送方生還寧海

· 宋濂
昔在詞垣時,英材常駿奔。 水碧與金膏,價重駭見聞。 終然無根蔕,斂散空中雲。 方生海上來,玉栗而春温。 袖攜絺繡書,面帶黼黻紋。 揖遜入禮域,陳義陵秋旻。 同餐太倉米,共勘典與墳。 潛將索幽邃,穹欲攀嶙峋。 蹈雪忽言別,涉險濤江津。 梅花似相憐,沿途慰孤顰。 湛恩來九天,憫吾髮如銀。 特敕還故山,許與煙霞親。 生聞抱經來,處此寂寞濱。 莽蒼叩大始,溟涬窮無垠。 宇宙所管攝,載籍所敷陳。 巨細鈎鉗之,若大樂建均。 律呂按高下,宮商肅君臣。 鬯和免惉懘,疊奏歸繹純。 桑濮俟揮斥,淫哇竟何存。 黃鐘壓瓦缶,庭燎滅荒磷。 似茲稽古力,可敵龕定勛。 濡毫寫雄顥,勢欲移峨岷。 漏泄混沌竅,出入造化神。 變幻波起伏,淸温玉璘珣。 盡抽神奇祕,不墮臭腐塵。 所以日出之,逾見光景新。 山鬼當灑泣,湘靈且逡巡。 振古著作家,後先胡繽紛。 豈知萬牛毛,難媲一角麟。 古今二千載,有如星在辰。 豈意荒礫中,獲此席上珍。 予生髮未燥,立言鄙河汾。 結交一世士,暮齒越七旬。 姸蚩與楛良,入目無畱痕。 自非病狂易,顛倒甲與矜。 寧因一學徒,諛辭浪云云。 大言心不怍,只為所見眞。 生今有行期,序飲松竹根。 笑摘黃金花,起泛靑瑤尊。 酒酣雙耳熱,劇論如抽緡。 豈無贈別言,有意須當遵。 眞儒在用世,寧能滯彌文。 文繁必喪質,適中乃彬彬。 有虞號多士,九官展經綸。 惟時亮天工,外夷悉來賓。 不聞有著書,鼓蕩摩乾坤。 生乃周容刀,生乃魯璵璠。 道貴器乃貴,何須事空言。 孳孳務踐行,勿負七尺身。 敬義以為衣,忠信以為冠。 慈仁以為珮,廉知以為鞶。 特立睨千古,萬象昭無昏。 此意竟誰知,為爾言諄諄。 無徒謂強聒,一一宜書紳。
拼音
宋濂

宋濂

宋濂,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漢族,祖籍金華潛溪,至宋濂時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啓、劉基並稱爲“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爲“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爲“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爲太史公、宋龍門。宋濂與劉基均以散文創作聞名,並稱爲“一代之宗”。其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臺閣文學,文風淳厚飄逸,爲其後“臺閣體”作家的文學創作提供範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爲《宋學士全集》(亦稱《宋文憲公全集》或《宋學士文集》)七十五卷。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