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演禪師真贊

問道白雲端,蹋著自家底。 無心萬事禪,一月千江水。 路逢摩登伽,石上漫澆水。 赤土畫簸箕,也有第一義。 誰言川藞䕢,具相三十二。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真贊:爲人物畫像或神佛塑像所作的讚辭,用來頌揚、描述對象的品德、風範等(zàn)。
  • 問道白雲端:指向白雲端禪師請教佛法。白雲端即白雲守端禪師,北宋臨濟宗楊岐派禪師(wèn dào)。
  • 踏著自家底:意思是體悟到自身本有的真諦。「底」在這裏相當於「的」 (tà zhe )。
  • 無心萬事禪:指內心不執着,萬事萬物皆蘊含禪意 (wú xīn)。
  • 摩登伽:梵語的音譯,她是古印度的一個淫女 (mó dēng qié) 。
  • 石上漫澆水:在石頭上隨意澆水,這裏應是一種比喻行爲 (màn )。
  • 赤土畫簸箕:用赤土畫出簸箕的形狀 (chì tǔ )。
  • 第一義:佛教用語,指最根本、最究竟的真理 (dì yī yì )。
  • 川藞䕢(chuān lǎ shǐ):形容不修飾、質樸、疏野的樣子。這裏大概指五祖演禪師的外在形象或作風不拘小節、隨性自然。
  • 具相三十二:佛教認爲佛有三十二種殊勝容貌與微妙形相 (jù xiàng )。

翻譯

向白雲端禪師問道求法,最終領悟到屬於自己內心的真諦。心中不存妄念,萬物皆是禪機,就好像天空的同一輪明月倒映在千萬條江水中。路途中遇見摩登伽這樣的人,即便如在石頭上隨意澆水這般平常之事,也蘊含深意。用赤土畫出簸箕,這看似簡單之事同樣有最究竟的佛法真理。誰說那質樸率真、不拘小節的禪師,不能具備佛的三十二種殊勝妙相呢。

賞析

這首詩是黃庭堅爲五祖演禪師所寫的讚辭。詩中通過一系列意象和故事傳達出深邃的禪意。開篇點明向白雲端問道而有收穫,傳達自身內在的頓悟的重要性。「無心萬事禪,一月千江水」是詩中的警句,將空靈無心對待萬事萬物與明月映於千江的畫面相結合,生動地展現了禪無處不在的精妙哲理。隨後引用遇見摩登伽以及赤土畫簸箕等意象,進一步說明即便日常平凡之事也蘊含着高深的佛法。最後以對「川藞䕢」形象與佛「具相三十二」的探討,打破人們對形象的常規認知,強調真正的佛法智慧和佛性並不取決於外在,而在於內心的感悟與修行。整首詩充滿禪悟妙趣,意在引導人們用心去體悟生活中處處存在的真理和佛性 。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