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句

· 密璹
孟津休道濁於涇,若遇承平也敢清。 河朔幾時桑柘底,只談王道不談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孟津:古黃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東北、孟縣西南黃河上。
  • 承平:太平,持久太平。
  • :即涇河,源出寧夏固原,流至陝西高陵入渭河。一直有「涇渭分明」的說法,通常把涇河描寫得比較清澈。
  • 河朔:地區名,古代泛指黃河以北的地區 。
  • 桑柘(zhè):桑木與柘木,代指農桑。

翻譯

可別一味說孟津的水比涇河渾濁,要是遇到太平盛世它也能變得清澈。黃河以北的地區什麼時候能在桑柘樹林的廕庇之下過上太平的農桑生活啊,只談論以仁義治天下的王道而不再說起戰事。

賞析

這首《絕句》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生活的強烈渴望。開篇「孟津休道濁於涇,若遇承平也敢清」以獨特視角入題,孟津水一般被認爲渾濁,可詩人卻說在太平時期它也能澄清,借水之變化暗喻社會環境對事物的影響。後兩句「河朔幾時桑柘底,只談王道不談兵」,將筆觸延伸到廣大的河朔地區,表達出百姓期盼在安寧環境下從事農桑生產、不再受戰爭困擾的願望,詩中通過設想和平後的理想生活,批判了當時戰事頻繁給人民帶來災難的現實,語言質樸卻飽含深情,引發人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與深思。

密璹

完顔璹(Shú):又名密璹,本名壽孫,字仲實,一字子瑜,號樗軒老人。金世宗孫,越王完顔永功子。生於金大定十二年(西元一一七二年),潛心學問,「日以講誦吟詠爲事,時時潛與士大夫唱酬」,「家所藏法書名畫,幾與中祕等」。元遺山云「於書無所不讀,而以《資治通鑑》爲專門,馳騁上下千有三百餘年之事,其善惡、是非、得失、成敗,道之如目前,穿貫他書,考證同異,雖老於史學者不加詳也」,與蔡正甫、蕭眞卿幷稱《通鑑》名家。卒於天興元年(西元一二三二年),終年六十一歳。累封密國公,有詩詞名《如菴小稿》。 ► 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