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士亷舎人奔訃還四明
公家東海濵,我昔共鄉縣。
今同寓鄂渚,十年不一見。
公從藩府典禮儀,入侍須早出毎遲。
不將汎愛要鄉譽,直以孤忠結主知。
雪松貞操寒逾勁,氷蘖清聲老更馳。
府中諸彦皆人傑,政事文章稱二絶。
重公質朴古人風,平揖下堂腰罄折。
身名俱泰心獨悲,甘旨親庭千里隔。
一朝海鶴寄雲椷,阿翁已作蓬萊客。
仰觀喬木戰飄風,五内分崩面深墨。
我聞往弔始見公,我足蹣跚公髪白。
相看話舊重咨嗟,少日風流那復得。
花明春泛越王湖,月皎秋尋賀公宅。
賞花弄月秋復春,詩酒清狂多故人。
直倚青年驕白日,豈知碧水揚黄塵。
從此東西各星散,我憶同遊如夢幻。
秋風江上漫思鱸,夜雨闗河愁聽雁。
公當大事賜告歸,片帆東下孤雲飛。
里中長老久相待,一見喜極還沾衣。
儻問題詩者誰子,道即遼東丁令威。
拼音

丁鶴年
鶴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爲鉅商,以其貲歸元世祖,世爲顯官。父職馬祿丁,官武昌縣達魯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鶴年年十八,值兵亂,倉卒奉母走鎮江。母歿,鹽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臺省交闢不就。時方氏深忌色目人,鶴年轉徙逃匿,旅食海鄉,爲童子師,或寄居僧舍,賣藥以自給。先是生母馮阻絕東村,病死,瘞廢宅中。道既通,鶴年還武昌,痛哭行求,夢其母以告,蹤跡得之。齧血沁骨,棺斂以葬。晚年屏絕酒肉,廬父墓以終其身,明永樂間卒。烏斯道爲作《丁孝子傳》,戴叔能作《高士傳》,以申屠蟠儗之。序其詩謂「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於五七言近體」。澹居老人題《海巢集》亦云:「忠義慷慨,有《騷》《雅》之遺意。」鶴年家世仕元,諸兄之登進士第者三人,遭時兵亂,不忘故國。嘗有句雲:「行蹤不逐梟東徙,心事惟隨雁北飛。」亦可悲也。錄其詩爲元季諸人後勁,而兩兄之作附焉。
► 3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