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還至杜生村阻雪王孟衍見示所和坡公鹽字韻詩次韻八首 其二
欲去仍迴舞態纖,㫁篷髙卷助威嚴。
隨車剡剡鋪成席,揑虎晶晶變作鹽。
吹面未消欺薄酒,壓巾能折凑卑簷。
無人肯學袁安卧,説向東風馬耳尖。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纖:纖細,形容雪花飄舞姿態輕柔。
- 斷篷:折斷的船帆或篷帳,這裏可能是風吹動斷篷來形容風勢,映襯雪天的景象 。
- ****剡剡(yǎn yǎn)**:形容雪花紛紛揚揚、閃爍的樣子。
- 捏虎 :此處「捏虎」的說法比較奇特,推測可能是以積雪形狀想象成虎,應是指雪堆積如虎形狀。
- 晶晶:明亮閃光的樣子,形容雪光閃耀 。
- 袁安臥:東漢袁安,有一次洛陽大雪,人多出外乞食,袁安僵臥不起。太守按行至安門,問他爲何不出,他說:「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後人用「袁安臥」比喻困寒獨居;
- 馬耳尖:即馬耳東風,意思是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出自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翻譯
想要離去卻又迴轉,雪花的舞態是那樣纖細輕盈;那高卷的斷篷好似在助力雪天的威嚴氣勢。 那隨車飛舞的雪花紛紛揚揚,鋪展開來就如柔軟的席子;堆積如虎的白雪閃閃發光,彷彿變成了晶瑩的鹽巴。 寒風吹來,雪花落在臉上還未消融,這般寒冷簡直能欺負那淡薄的酒水;積雪壓在頭巾上,甚至能彎折,又堆積在簡陋的屋檐邊。 可惜如今沒有人肯像袁安那樣困寒獨居堅守氣節,即便把這樣的高潔之事說給東風聽,也如同耳邊風一般不會被在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一幅雪天的景象,詩人先用「欲去仍回舞態纖」生動展現雪花輕盈飄舞,「斷篷高卷助威嚴」以斷篷映襯雪天肅殺威嚴。中間兩聯則以細膩筆觸描寫雪:「隨車剡剡鋪成席,捏虎晶晶變作鹽」,將雪比作席子和鹽,形象寫出雪的狀態與光芒;「吹面未消欺薄酒,壓巾能折湊卑檐」從人的感受及雪壓物的景象,凸顯雪天寒冷與孤寂。 詩的最後兩聯,詩人借「袁安臥」的典故,感嘆當下無人有袁安困寒獨居、堅守高潔的氣節,表達了對世風的感慨與嘆息,使詠雪不僅是美景描寫,更賦予了詩歌深層的思想內涵,展現詩人對美好品格的嚮往與對現實風氣的批判 。

黃淳耀
明末進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蘊生,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爲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進士,歸益研經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義,淳耀與侯峒曾被推爲首領。城破後,與弟黃淵耀自縊於僧舍。門人私諡貞文。能詩文,有《陶庵集》、《山左筆談》等。
► 494篇诗文
黃淳耀的其他作品
- 《 新春喜陳嘉自婁東至三首 其二 》 —— [ 明 ] 黃淳耀
- 《 詠史二十四首 其六 》 —— [ 明 ] 黃淳耀
- 《 哭侯生文中十首 其九 》 —— [ 明 ] 黃淳耀
- 《 發自段橋至龍潭三首 其二 》 —— [ 明 ] 黃淳耀
- 《 和飲酒二十首 其七 》 —— [ 明 ] 黃淳耀
- 《 西山看梅和老杜江上尋花七絶句 其七 》 —— [ 明 ] 黃淳耀
- 《 靜夜 》 —— [ 明 ] 黃淳耀
- 《 送許子位再遊江右二首 其一 》 —— [ 明 ] 黃淳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