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喫虎肉作

猛虎入山山氣惡,腥風倒射巖石落。 兩三村甿不識虎,謂是旄牛未生角。 扼虎之吭擥虎尾,虎驚不及施牙觜。 東海無煩赤刀制,南山已報白額死。 老夫羇旅春盤空,短衣匹馬行山中。 坐分羔臛飽欲死,㧞劍四顧吾何功。 村甿村甿莫倉卒,儒冠為爾頻衝髪。 人間真有猛於虎,勸爾投身依虎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虞山:山名,在今江蘇常熟西北。
  • **** 村氓méng)**:村民。氓,古代稱百姓。
  • :掐住。
  • háng):喉嚨。
  • :抓住。
  • zuǐ):同「嘴」。
  • 赤刀:傳說中能制服惡物的寶刀。
  • 南山:泛指山林。
  • 白額:指代猛虎。
  • 羈旅:寄居他鄉。
  • 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這裏代指食物。
  • 羔臛huò):羊肉羹。
  • 倉卒( )**:同「倉促」,匆忙。
  • 衝發:頭髮直立,形容極度憤怒。

翻譯

猛虎竄進山裏,山中頓時充滿了陰森恐怖的氣息,帶着腥味的狂風倒卷而來,吹得岩石紛紛墜落。有兩三個村民不認識老虎,竟然以爲它是還沒長角的旄牛。有人勇敢地掐住老虎的喉嚨,抓住老虎的尾巴,老虎驚慌失措,都來不及施展它尖銳的牙齒和爪子。在這東海之地,無需煩勞那傳說的赤刀來制服老虎,南山的那隻大白額虎已經被擊斃了消息傳來。我這個漂泊在外的老漢,食物匱乏,只能穿着短衣,騎着馬在山中奔走。村民們熱情地邀我一同分享鮮美的羊肉羹,吃得我肚子都快飽脹得難受。我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想自己又有什麼功勞能享用這些呢。村民們啊村民們,別這麼匆忙。作爲一名讀書人,我常常爲你們的遭遇而憤慨不已。這人間啊,真的有些東西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我勸你們哪怕投身到老虎的巢穴中,或許都比面對人間的惡勢力要好啊。

賞析

這首詩開篇以「猛虎入山山氣惡,腥風倒射岩石落」渲染出老虎到來時的恐怖陰森氛圍。「兩三村氓不識虎,謂是旄牛未生角」通過村民不識虎這一細節,描繪出鄉村的淳樸與世外隔絕。詩人接着講述有人勇鬥老虎的驚險場景,以「扼虎之吭攬虎尾,虎驚不及施牙觜」盡顯驚險刺激,並表明老虎被制服。

後半部分詩人從打虎轉到自身,「老夫羈旅春盤空,短衣匹馬行山中」 道出自己漂泊潦倒的境遇。「坐分羔臛飽欲死,拔劍四顧吾何功」體現詩人在接受村民饋贈時的感慨和自我審視。

最後詩人借打虎之事感慨,發出 「人間真有猛於虎,勸爾投身依虎窟」的深沉喟嘆,批判了人間那些比猛虎更爲兇狠殘暴的惡勢力,深化了主題,表現出詩人對民生疾苦的關注以及對社會現狀的憤懣。整首詩描述生動形象,情感真摯,借事抒懷層次分明,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黃淳耀

黃淳耀

明末進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蘊生,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爲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進士,歸益研經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義,淳耀與侯峒曾被推爲首領。城破後,與弟黃淵耀自縊於僧舍。門人私諡貞文。能詩文,有《陶庵集》、《山左筆談》等。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