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王淑姑行(己卯)
此身一許人,安可復改移。
不見王氏淑姑父命字李文煒,臨當嫁不諧死之。
李家去姑家二千里修且阻,其父聘姑家不知別聘吉氏女。
相持兩不下,議兩取,姑爲姊,父許女亦許。
母愛女,吾女奈何爲人姊。
爲我召媒來,吾當自擇壻,何必李,怒還其聘絕其使。
母誠愛女女不喜。
五月二十六,門有戲侏儒。
一家俱出觀,回頭不見淑姑趨。
至母所姊妹所卒不見,姑兩金環貫指,灼灼浮出舍後井中,嘻,淑姑。
金環李家聘中物,久不見,奈何藏之姑,藏之殉其軀。
同邑洪節婦,獨居一閣曰素輝,不下閣三十年。
姑幼從讀書,大義有所傳。
至是聞姑死,素車往弔血斑斕。
檢篋得詩,上言不怨妾薄命,其下言我生至性賦在天。
李氏子有禮如壻迎以來,載其木主去,展祭中心摧。
其后吉女獨于歸,歲時拜木主前呼爲姊,吉女亦賢哉。
拼音

陳沆
清代古賦七大家之一,著名詩人、文學家,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湖北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室名簡學齋,白石山館,被魏源稱爲「一代文宗」。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出身於下層官僚家庭。曾祖父陳嘉霽生前苦讀經書,屢試不得志,後抑鬱而死。祖父陳士珂,舉於鄉,終生未仕,做一個「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其父陳光詔,字金門,清乾隆己亥(公元1779年)舉人,官授知縣。他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極好。陳沆於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中舉,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中進士一甲一名,其策論文章,氣勢雄渾,論述精闢,筆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任廣東省學政,典廣東鄉試(廣東省大主考),任會試同考官。次年,任禮部會試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監察御史。陳沆卒年,《清史列傳》記爲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周錫恩撰《陳修撰沆傳》則言年四十一,當為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後歸葬於浠水縣西調軍山南麓。學宗宋儒,工詩。有《詩比興箋》、《近思錄補注》、《簡學齋詩存》、《白石山館遺稿》。
► 371篇诗文
陳沆的其他作品
- 《 與友人夜話(甲申) 》 —— [ 清 ] 陳沆
- 《 古詩答唐竟海(甲申) 》 —— [ 清 ] 陳沆
- 《 丁花農孝廉將歸湖南過寓話別不覺申旦賦此贈行 其一 (甲申) 》 —— [ 清 ] 陳沆
- 《 爲芝楣題蕉窗問字圖 其七 (甲申) 》 —— [ 清 ] 陳沆
- 《 望嶽(甲申) 》 —— [ 清 ] 陳沆
- 《 黃穀原爲余補畫洞庭秋舫圖索詩爲謝(甲戌) 》 —— [ 清 ] 陳沆
- 《 中秋後一日偕劍峯爲黃州之行(乙亥) 》 —— [ 清 ] 陳沆
- 《 古風 其三 (甲申) 》 —— [ 清 ] 陳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