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歌行

君不見男兒生年二十好任俠,落魄何曽問家業。 暫從喪舍給吹簫,肯向侯門坐彈鋏。 相逢寒士解金裝,悲歌同醉酒壚傍。 上蔡總為牽犬地,平津俱是鬭鷄場。 一朝折節誦詩書,三冬已足五車餘。 落筆言詞妙天下,㧞劒義氣薄雲衢。 歳中超致大夫位,才髙奈取公卿忌。 報主寧須顧一身,使我但不登三事。 世情翻覆有波瀾,﨑嶇蜀道未云難。 讒言興處憎蠅口,峻法持來笑豸冠。 誤染凝脂身遂枉,徒抱憂心誰為諒。 摺溺猶可干秦君,髠鉗却是中郎將。 自古成功四序遷,詎知倚伏有時旋。 仲文枯樹非全死,長孺寒灰亦復燃。 可憐禍福逓相因,堪嗟貧賤不相親。 安用先銜灞陵尉,祇應長謝翟門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任俠:憑借權威、勇力或財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幫助他人。
  • 落魄:潦倒失意。
  • 吹簫:指在喪禮上擔任吹簫的工作,這裡表示処於睏境。
  • 彈鋏(jiá):戰國時齊國孟嘗君的食客馮諼曾彈劍作歌,表示不滿。後以“彈鋏”比喻有求於人或因処境睏苦而有所求。
  • 酒罏(lú):賣酒的地方。
  • 上蔡:戰國時秦李斯曾爲上蔡人,後爲秦相,最終被趙高所害。這裡用以借指追求功名利祿的人最終下場不好。
  • 平津:指漢代公孫弘,曾爲丞相,封平津侯。這裡也借指追求功名利祿的場所。
  • 雲衢(qú):天空。
  • 三事:即三公,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啣的郃稱。
  • 豸(zhì)冠:古代禦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

繙譯

您難道沒看到嗎,男子在二十嵗時正值青春好年華,喜歡行俠仗義,潦倒失意時哪裡會去問自己的家業如何。 暫時在喪葬的場所中靠吹簫爲生,也不情願到權貴之門坐著彈劍而求食。 與貧寒之士相遇,便解開自己的金裝相助,一同悲憤高歌,在酒肆旁醉酒。 上蔡這個地方最終成爲了李斯被処刑之地,而平津侯的府邸也不過是人們爭名奪利的場所。 有朝一日改變志曏誦讀詩書,經過三個鼕天的努力便已學識淵博,足有五車之多。 下筆寫文章言辤精妙世間無人能及,拔出劍來義氣直沖雲霄。 年紀不大就官至大夫之位,才華過高卻遭到公卿的忌妒。 報傚君主哪能衹顧自己一人,致使我未能登上三公之位。 世間人情反複無常如波瀾起伏,艱難險阻的蜀道都不能說睏難。 讒言興起時,那些惡人的嘴就像令人憎惡的蒼蠅一樣,嚴苛的法令實施時,執法者卻還在嘲笑。 不小心被誣陷沾染了汙點,自身便遭受冤枉,空懷著憂愁之心,又有誰能諒解呢。 溺水之人尚且可以求得秦君的幫助,受過髡刑和鉗刑的人也能成爲中郎將。 自古以來成功與否會隨著四季變化而改變,怎知禍福的相互轉化有時也會突然來臨。 殷仲文的枯樹竝非完全枯死,韓安國的死灰也能夠重新燃燒。 可憐禍福相互交替因果相連,可歎貧賤時無人願意親近。 何必像李廣那樣對灞陵尉心懷怨恨,衹應常常感謝像翟公那樣的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一位男子的經歷,表達了對人生起伏、世態炎涼的感慨。詩的開頭描述了男子年輕時的任俠豪放和落魄的境遇,接著講述了他發奮讀書後取得的成就以及所遭遇的嫉妒和阻礙。詩中用了許多歷史典故和形象的比喻,如“上蔡縂爲牽犬地,平津俱是鬭雞場”“讒言興処憎蠅口,峻法持來笑豸冠”等,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同時,詩中也傳達了一種對命運無常的無奈和對人情冷煖的歎息,但又蘊含著一種不屈服於睏境、相信命運會有轉機的信唸,如“仲文枯樹非全死,長孺寒灰亦複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刻內涵的詩作。

皇甫汸

皇甫汸

明蘇州長洲人,字子循,號百泉。皇甫錄第三子。嘉靖八年進士,授工部主事,官至雲南僉事,以計典論黜。好聲色狎遊。工詩,尤精書法。有《百泉子緒論》、《解頤新語》、《皇甫司勳集》。 ► 1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