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何少卿招同故鄉諸子集古藤花下送譚十一孝亷兄之舒州(丙辰)

古藤二本髙刺檐,毿㲚亂挂驪龍?。 主人築堂二十載,客到盡卷堂中簾。 肥香徐來翠陰動,晴絲欲墮朱光炎。 今年經過物候早,三月已見繁花黏。 河豚未罷直沽市,牡丹定録房山尖。 春風不飲最可惜,急收筆架移書籖。 相期郷黨十數子,同時走送譚孝廉。 一觴一詠少長集,脫略禮法無纖嫌。 懸燈直敎猛燭並,有酒但向深杯添。 移時留髠盡送客,三人密坐清宵嚴。 北城漏鼓聽漸數,下弦殘月光磨鎌。 捉臥瓮人選新格,主猶鯨吸賔魚噞。 人生離多合亦易,有淚肯對花前沾。 舒州地勝山水兼,孤城皖口跳波漸。 芙蓉之池泛永日,訟庭無事恒虚恬。 鱘魚凝脂切黃玉,翠螺如畫圍蒼蒹。 乃知下第去亦得,絶勝六街衣馬塵容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毿㲚(sān shān):形容毛髮、枝條等細長柔軟的樣子。這裏指古藤枝葉細長紛披。
  2. 驪龍頷(hàn):驪龍,黑龍。頷,下巴。傳說黑龍下巴下有珍貴的明珠,這裏形容古藤上垂下的東西如同從驪龍下巴垂下之物,極言古藤姿態奇特。
  3. 晴絲:指天晴時蟲類所吐的、在空中飄蕩的遊絲。
  4. 朱光炎:朱光指日光,炎表示炎熱,這裏形容陽光強烈炎熱。
  5. 直沽:地名,在今天津一帶。
  6. 物候:指動植物等因受氣候影響而表現出的週期性變化現象,這裏指春天的景象。
  7. 脫略禮法:指不受傳統禮教的約束、限制。
  8. 留髡(kūn):源自「淳于髡一日而受七金,欲言則不便國,欲無言則愛君,故出以戲言,因留髡而引酒以自喻」,後泛指挽留客人。
  9. 鯨吸:像鯨魚吸水一樣,形容飲酒豪爽、量大。
  10. 魚噞(yǎn):魚口開合貌,這裏形容賓客飲酒的樣子。
  11. 下第:指科舉考試未被錄取。
  12. 六街:唐長安城中的六條大街,後代指京城的主要街道,這裏指代繁華喧囂、充滿功名利祿的塵世。
  13. 衣馬塵容黔:衣馬指衣服和馬匹,塵容指沾染塵世的面容,黔指黑色,形容人在塵世中奔波,沾染一身塵埃,面容變得灰暗。

翻譯

有兩棵古藤,高高地快要刺到屋檐,細長柔軟的枝葉雜亂地懸掛着,猶如從驪龍下巴垂下的東西一般神奇。主人建造這座堂已經二十年了,每當有客人到來,就把堂中的簾子全都捲起來。 和暖的香氣緩緩飄來,翠綠的樹陰輕輕晃動,天晴時空中的遊絲彷彿要飄落,而日光熾熱炎熱。今年時節來得早,三月就已經看到繁茂的花朵緊緊相連。 直沽的集市上河豚還在售賣,房山的山尖上牡丹肯定也已綻放。這樣美好的春風裏不飲酒實在太可惜,急忙收起筆架,移開書籤。 相約家鄉的十幾位友人,同時前來爲譚孝廉送行。大家一邊飲酒一邊吟詩,老老少少歡聚一堂,擺脫了禮法的束縛,彼此之間毫無嫌隙。 把燈懸掛起來,明亮的蠟燭相互輝映,只要有酒就往深杯里添。過了一會兒,盡力挽留客人,最後送客人離開,只剩下三個人親密地坐着,此時清宵的氛圍愈加靜謐。 在北城靜靜地聽着更鼓的聲音,鼓聲逐漸稀疏,下弦月如鐮刀般的殘光灑下。在酒甕旁挑選新的酒令玩法,主人飲酒依舊豪放,賓客們也小酌怡然。 人生離別多相聚也容易,有眼淚也不願在這花前流下。舒州這個地方山川壯美,皖口的孤城在水波中跳動。 芙蓉池中水波盪漾,可整日泛舟遊覽,官府衙門沒有訴訟之事,總是安閒寧靜。鱘魚的肉如同凝固的油脂,切成的薄片好似黃色的美玉,翠綠的山巒如畫一般,圍繞着蒼蒼的蘆葦。 才知道即使科舉落第離開也是不錯的,遠遠勝過在京城那繁華喧囂的街道上奔波,讓衣着馬匹和麪容都沾滿塵埃變得灰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次文人雅集的場景以及對友人譚十一孝廉前往舒州的送別和祝福。開篇通過對古藤形態的奇特描寫,營造出一種獨特而浪漫的氛圍,展現了聚會場所古樸典雅的環境。接着敘述了聚會時的歡樂情景,衆人擺脫禮法拘束,飲酒賦詩,盡情享受相聚時光,充滿了文人之間的雅趣與情誼。在描寫送別氛圍時,既有對聚會夜晚寧靜而愜意的刻畫,又交織着些許離別的感傷,但詩人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友人的離開,認爲舒州有美好的山水、寧靜的生活。詩中細膩地描繪了舒州的自然景緻和人文氣息,將山水之美與官場清閒的生活場景相結合,表達出詩人對友人即使下第,也能擁有另一種美好生活的祝願 ,也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對塵世喧囂、功名利祿的一種淡泊和超脫。整首詩語言典雅,情感豐富真摯,在寫景敘事中蘊含着對離別的感慨以及對生活不同境遇的思考 。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南朱北王”);作詞風格清麗,爲“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爲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著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所輯成的《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 ► 2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