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十六變詞

十六變之時。生在蒲林號有遮。大富長者樹提闍。有一手巾像龍蛇。 遣風吹去到王家。國王得之大嘆吒。興兵動衆來向家。離舍百里見蓮花。 國有審看一月夜。王心惡之慾破家。忽然變化白淨舍。出家求道號釋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蒲林:指蒲草叢生的地方。
  • 樹提闍:人名,可能是指某個富有的長者。
  • 手巾:這裏指一種布巾。
  • 龍蛇:比喻手巾上的圖案或形狀。
  • 嘆吒:嘆息聲,表示驚訝或讚歎。
  • 興兵動衆:動員軍隊和民衆,指大規模的行動。
  • 蓮花:象徵純潔和神聖。
  • 審看:仔細觀察。
  • 惡之:厭惡,不喜歡。
  • 白淨舍:指潔淨的住所或寺廟。
  • 釋迦:即釋迦牟尼,佛教的創始人。

翻譯

在十六變之時,他出生在蒲草叢生的地方,被稱爲有遮。他是一位大富長者,名叫樹提闍。他有一條手巾,上面繡着像龍蛇一樣的圖案。 一陣風吹來,這條手巾被吹到了國王的家中。國王得到這條手巾後,非常驚歎。於是他動員軍隊和民衆,前往樹提闍的家。在離家百里之外,他們看到了盛開的蓮花。 國王仔細觀察了一個月夜,心中對樹提闍的家感到厭惡,想要摧毀它。突然間,樹提闍的家變成了一個潔淨的寺廟。他出家尋求道法,被尊稱爲釋迦牟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一個富有的長者樹提闍的神奇變化,展現了佛教中關於釋迦牟尼成道的故事。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徵和比喻,如「蒲林」、「龍蛇」、「蓮花」等,增強了詩歌的神祕感和宗教色彩。通過國王的視角,反映了人們對超自然現象的驚訝和敬畏,以及對釋迦牟尼成道之路的嚮往和敬仰。整體上,這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佛教徒對釋迦牟尼的崇敬之情。

無名氏

隋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 6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