蒔菊
陶令今不作,所好尚遺世。
睠彼籬下芳,藝我庭中地。
弱叢未盈把,頓覺景色異。
英英媚朝露,茁茁感春氣。
去此駐頽顔,亦令能久視。
繁枝藉溉潤,晨興自從事。
所希縱不酬,聊寓勤生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蒔(shì):種植。
- 陶令:即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
- 遺世:遺棄塵世,超凡脫俗。
- 眷:顧唸,愛戀。
- 英英:形容花鮮明的樣子。
- 茁茁:形容植物生長旺盛的樣子。
繙譯
陶淵明如今已經不在了,他所喜愛的(菊花)還遺畱在世間。顧唸那籬笆下的芬芳,於是在我庭院中種植。柔弱的花苗還不足一把,就頓時覺得景色不同了。鮮明的花朵取悅著早晨的露水,茂盛地生長感受著春天的氣息。遠離這些可以駐畱衰敗的容顔,也能讓人長久地觀賞。繁多的花枝依靠灌溉滋潤,早晨起來親自去從事(澆水等勞作)。所希望的即使不能實現,姑且寄托勤勉的生活志趣。
賞析
這首詩主要寫了詩人種植菊花的情境和感受。詩中先提及陶淵明對菊花的喜愛,然後講自己也在庭院中種植菊花。對菊花的柔弱之態和美麗之姿進行了描繪,如“英英媚朝露,茁茁感春氣”,展現出菊花的嬌豔和生命力。最後表達了通過種植菊花來寄托自己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整躰意境清新自然,躰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細膩感受與鍾情。

羅洪先
明江西吉水人,字達夫,號念庵。羅循子。嘉靖八年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尋告歸。十八年召拜春坊左贊善,疏請預定東宮朝儀,忤旨罷爲民。卒後,隆慶初贈太常寺少卿,諡文恭,一說文莊。私淑王守仁,宗“致良知”之說,而有所修正。足跡所歷甚廣,注重考察,於天文、地理、禮樂、典章、河渠、算數諸學,無不窮究。有《冬遊記》、《念庵集》等。
► 738篇诗文
羅洪先的其他作品
- 《 舜敷將發 其一 》 —— [ 明 ] 羅洪先
- 《 九仙臺觀雲歌 》 —— [ 明 ] 羅洪先
- 《 重别曾于健㑹試便省覲 》 —— [ 明 ] 羅洪先
- 《 癸卯十月十四日予生四十矣撫己自悲而有此吟 》 —— [ 明 ] 羅洪先
- 《 九日聞雁 》 —— [ 明 ] 羅洪先
- 《 欽之次良知韻意有所疑賡以解之 其三 》 —— [ 明 ] 羅洪先
- 《 南逰赤子永豐賊自稱也圍城四日投書聶太保訴言財盡民貧救死不贍不得已而至此且乞濟施辭頗恭遜余讀感焉作長謠 》 —— [ 明 ] 羅洪先
- 《 大慱存齋王君自沙縣致仕初歸對飲有贈 》 —— [ 明 ] 羅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