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

松門石逕靜無關,布襪青鞋幾往還。 少日漫思為世用,中年直欲伴僧閑。 塵埃長路仍回首,升斗微官亦強顏。 休道西山不留客,數峰如畫暮雲間。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鬆門:松林間的門徑。
  • 布襪青鞋:原指一種便服,後常借指隱士或平民的生活。
  • 漫思:隨意地想,貿然地想。
  • 中年:人生的中期階段,一般指三四十歲左右 。
  • 直欲:簡直想要。
  • 塵埃長路:指在塵世中奔波的漫長路途,「塵埃」象徵世俗生活的紛擾。
  • 升斗微官:指微薄的官職,「升斗」形容官俸微薄。
  • 強顏:勉強裝出笑容,這裏表示勉強應付官場。
  • 西山:詩中多用來象徵超脫塵世的歸隱之地。

翻譯

那松林間的石門石徑,一片靜謐無人打擾,我穿着布襪和青鞋,曾多次在此來回漫步。年少的時候,貿然地想着要爲世間有所作爲;到了中年,卻只想陪伴着僧人安閒度日。在這塵世的漫漫征途中,我仍忍不住回頭眷戀;這微薄的官職,也只能讓我勉強打起精神去應對。可別說西山不肯留下遠來的客人,看傍晚時分那幾座山峯如畫般矗立在雲霞之間。

賞析

這首詩是元好問對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之作。開篇描繪出鬆門石徑的靜謐,奠定了清幽的基調,暗示了詩人內心對寧靜生活的嚮往。「少日漫思爲世用,中年直欲伴僧閒」,通過年少時積極入世與中年渴望出世兩種心境的鮮明對比,生動地展現了詩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心路轉折,讓人看到世事滄桑對其理想信念的消磨。「塵埃長路仍回首,升斗微官亦強顏」,細膩地刻畫了詩人在塵世中奔波的無奈和對那微薄官職的心酸應付,反映出塵世的束縛與內心的掙扎。最後「休道西山不留客,數峯如畫暮雲間」則以優美的景緻結尾,借西山如畫的暮景,表達出儘管仕途不順,但世間仍有美好值得追求,有超脫塵世的歸隱之所等待自己,在無奈之中又蘊含着一絲希望與豁達 。整首詩情感真摯,描寫細膩,將人生感悟與自然景象相融合,富有感染力。

元好問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