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輔之仲庸還大梁

驊騮爭道渺翩翩,誰遺風塵失壯年。 四壁舊聞懸磬宅,一囊今有賣書錢。 淋浪別酒青燈夜,滅沒孤帆落照邊。 想得還家過春半,故都喬木滿蒼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驊騮(huá liú):指赤紅色的駿馬,泛指駿馬。
  • 渺翩翩:形容疾速行駛的樣子。
  • 懸磬(qìng):形容空無所有,極貧。

繙譯

駿馬在道路上爭相奔馳,疾行如飛,是誰讓你在塵世中虛度了壯年時光呢? 家中四壁空空,早有傳聞說這是如懸磬般的貧窮之宅,如今你衹有賣書換來的一點錢。 在這青燈照亮的夜晚,我們痛快地飲酒分別,孤單的帆船在落日餘暉中漸漸消失不見。 想到你廻到家時應該已過了春半時節,舊時的都城,高大的樹木籠罩在蒼茫的菸霧之中。

賞析

這首詩是元好問送別輔之仲庸廻大梁之作。詩的開頭以“驊騮爭道渺翩翩”描繪出駿馬疾馳的場景,暗喻時光匆匆,而友人卻在塵世中未能充分施展才華,虛度了壯年。“四壁舊聞懸磬宅,一囊今有賣書錢”,通過描寫友人的貧睏境況,表現出他生活的艱辛。“淋浪別酒青燈夜,滅沒孤帆落照邊”,這兩句將分別的場景寫得極爲動人,青燈下的別酒,落照邊孤帆的消失,烘托出離別的悲傷氛圍。最後兩句“想得還家過春半,故都喬木滿蒼菸”,想象友人歸家時的情景,故鄕的喬木籠罩在蒼菸之中,增添了一份悠遠和蒼涼之感。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通過對友人的送別,表達了對友人的關切和對人生的感慨。

元好問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