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大明湖

長白山前繡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 山從陽丘西來青一彎,天公擲下半玉環。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 晚涼一櫂東城渡,水暗荷深若無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藉秋風與秋露。 蘭襟鬱鬱散芳澤,羅襪盈盈見微步。 晚晴一賦畫不成,枉著風標誇白鷺。 我時驂鸞追散仙,但見金支翠蕤相後先。 眼花耳熱不稱意,高唱吴歌叩兩舷。 喚取樊川搖醉筆,風流聊與付他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白山:在今山東鄒平縣南,繡江發源於此。
  • 繡江水:即漯河,流經章丘,注入小清河 。
  • 蒼煙:青煙,指山間霧氣。
  • 陽丘:古縣名,在今山東章丘市西北。
  • 眉睫間:形容距離很近。
  • ****棹(zhào):船槳,這裏代指船。
  • 江妃:傳說中的仙女,這裏借指荷花。
  • 水芝:荷花的別稱。
  • 狼藉:縱橫散亂的樣子。
  • 蘭襟:散發着蘭花香氣的衣襟,借指美女。
  • 鬱郁:香氣濃郁。
  • 羅襪:絲織的襪子,這裏借指美人的腳步。
  • 微步:輕盈的腳步。
  • 晚晴一賦:唐李商隱有《晚晴》詩,這裏借指描繪傍晚美好景色。
  • 風標:風度、品格 。
  • 驂(cān)鸞:乘鸞鳥,傳說中仙人的出行方式。
  • ****金支翠蕤(ruí):指華麗的裝飾物品,這裏形容仙人身上的配飾。
  • 樊川:唐代詩人杜牧,號樊川,這裏指像杜牧那樣的才華之士。

翻譯

長白山前的繡江水悠悠流淌,水面上綻放的荷花綿延三十里。在水底看山,山景更加美妙,那一團山間的霧氣好似怎麼也收不起來。 山巒從陽丘西邊蜿蜒而來,形成一抹青色的弧線,就好像是天公擲下的半塊玉環。在大明湖上悠然地喝上一杯酒,而昨日還近在眼前的繡江已在身後。 傍晚天氣轉涼,乘船從東城渡河,水面陰暗,荷葉茂密彷彿沒有了前行的路。荷花如同江妃般,毫不吝惜自身散發的清香,任由秋風秋露將其弄得凌亂。 美人身上散發着濃郁的香氣,邁着輕盈美妙的步子。傍晚雨晴的美景難以用畫作描繪,就算白鷺姿態優美也無法把這裏的美景比下去。 那時我好似駕着鸞鳥追蹤散落的仙人,只看見仙人身上華麗的配飾前後相隨。眼花繚亂、喝酒之後耳熱卻不盡人意,於是我高聲唱着吳地的歌謠,拍打着船舷。 真想喚醒如杜牧般才華橫溢的人揮灑醉筆,將這份風流韻事留待將來細細品味。

賞析

這首詩以遊覽大明湖爲線索,描繪了大明湖及其周邊的壯麗景色與獨特的遊玩體驗 。開篇展現了繡江荷花連天、水底看山山更美的迷人畫面,讓人如臨其境。接着交代山巒來源,將山水比作天公擲下的玉環,想象奇特。在大明湖飲酒又反顧繡江,體現空間轉換與時間流逝感。

描寫夜晚行舟,水暗荷深似無路,營造出朦朧神祕的氛圍。借江妃寫荷花,賦予荷花生命與情感。以美人姿態形容荷花,突出其韻味風姿,且指出傍晚雨晴之景難以入畫,即便白鷺也遜色,強調景色之絕妙。 詩人自比追逐仙人,又因眼前美景與心中期待有差距,而借吳歌表達情感,最後期望有杜牧般才士記錄此景,留作記憶。整首詩情景交融,既有對自然美景的細緻描繪,又有詩人自身情感、理想的融入,展現出一種悠然、豪放又略帶悵惘的複雜心境,藝術感染力極強。

元好問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