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調〕集賢賓 · 退隱
拈蒼髯笑擎冬夜酒,人事遠老懷幽。志難酬知機的王粲,夢無憑見景的莊周。免飢寒桑麻願足,畢婚嫁兒女心休。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數支幹周遍又從頭。笑頻因酒醉,燭換爲詩留。〔逍遙樂〕江梅並瘦,檻竹同清,巖鬆共久。身外何求?笑時人鶴背揚州!明月清風老致優,對綠水青山依舊:曲肱北牖,舒嘯東皋,放眼西樓。
〔金菊香〕想着那紅塵黃閣昔年羞,到如今白髮青衫此地遊。樂桑榆酬詩共酒,酒侶詩儔,詩潦倒酒風流。
〔醋葫蘆〕到春來日遲遲蘭蕙芳,暖溶溶桃杏稠。鬧春光鶯燕語啾啾,自焚香下簾清坐久。閒把那絲桐一奏,滌塵襟消盡了古今愁。
〔幺篇〕到夏來鎖鬆陰竹塢亭,載荷香柳岸舟。有鮮魚鮮藕客堪留,放白鶴遠邀雲外叟。展楸枰消磨長晝,較虧成一笑兩奩收。
〔幺篇〕到秋來醉丹霞樹飽霜,綻金錢菊弄秋。半山殘照掛城頭,老菱香蟹肥堪佐酒。正值着登高時候,染霜毫乘醉賦歸休。
〔幺篇〕到冬來攪清酣雞語繁,漾茅檐日影稠。壓梅梢晴雪帶花留,倚蒲團喚童重盪酒。看萬里冰綃染就,有王維妙手總難酬。
〔梧葉兒〕退一步乾坤大,饒一着萬慮休。怕狼虎惡圖謀。遇事休開口,逢人只點頭。見香餌莫吞鉤,高抄起經綸大手。
〔後庭花〕住一間蔽風霜茅草丘,穿一領臥苔莎粗布裘。捏幾首寫懷抱歪詩句,吃幾杯放心胸村醪酒。這瀟灑傲王侯,且喜的身登中壽。有微資堪贍賙,有亭園堪縱遊。保天和自養修,放形骸任自由。把塵緣一筆勾,再休題名利友。
〔青哥兒〕呀!閒處嘆蜂喧蜂喧蟻鬥,靜中笑蝶訕蝶訕鶯羞。你便有快馬,難熬我這鈍炕頭。見如今蔬果初熟,濁酒新篘[1],豆粥[2]香浮。大叫高謳,睜着眼張着口盡胡謅,這快活誰能夠!
〔尾聲〕醉時節盤陀石上眠,飽時節婆娑松下走,困時節布衲裏睡齁齁。偶乘閒細將玄奧剖,把至理一星星參透,卻原來括乾坤物我總浮漚。
拼音
注釋
[1].篘(chōu抽):以篾編成的漉酒器。此處用作動詞,漉酒。
[2].豆粥:煮着瓜豆等類的粥。即《村樂堂》第三折〔幺篇〕中的“和和飯”。
賞析
王實甫留下的散曲不多,只有一首小令和兩三篇套數。〔集賢賓〕《退隱》是一篇較重要的套數。這篇散套包括十一支曲子,是一篇直抒懷抱的獨白式的抒情詩。在這篇散套中,作者盡情傾吐自己怎樣離開官場,怎樣回到自己心愛的田園,怎樣過着舒適的退隱生活。就內容說,似乎不怎麼特別,與衆多的歌唱隱逸生活的詩詞差不多,只是寫得更親切、更真實而已。王實甫的生平事蹟至今不詳,據《錄鬼簿》記載,只知道他名德信,大都人。這篇散套可以給他的傳記資料補充一點東西,那就是他晚年的思想和情趣。
第一支曲寫來顯得閒適而愉悅。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一手拈着蒼白的長髯,一手笑眯眯地舉着一杯酒。老人爲什麼笑呢?因爲他已經遠離開人事紛紜的是非場,所以他心情舒暢,左手拈鬚,右手舉杯,忍不住笑了起來。他早年也有過遠大抱負,但這些抱負都成了莊周的蝴蝶夢,無法實現,只好像王粲似地遠遠避開。他遵照古人的教訓:不能兼善天下,那就來個獨善其身!他對於個人沒有什麼希求,只要有布衣粗食,免於飢寒,於願已足。至於孩子們呢,等他們男婚女嫁,都能成家立業,那也就正如人們所說:“向平願了”。他自己呢,“百年期六分甘到手”,甲子滿周後,又從頭數起,還有什麼不滿足呢?他所以不斷地笑,只是因爲酒已經有點微醺,蠟燭燒完再換一支,因爲他的詩還沒有作完呢。這一支曲子,可以看做是整篇的“詩序”。這裏講到他對歸隱生活的喜悅,最後歸結到通篇反覆吟誦的酒與詩。曲文中“免飢寒桑麻願足,畢婚嫁兒女心休”二句,另一個版本是“抱孫孫兒成願足,引甥甥女嫁心休”,提到了孫兒和甥女,說明老人還關心第三代,這樣也說得下去。錄於此,可以並存。
第二支爲〔逍遙樂〕,講到老人的高潔情懷。他說:我同江乾的梅一樣挺拔(“瘦”),同檻前的竹一樣高潔(“清”),同巖上的鬆一樣堅強(“久”)。鬆、竹、梅,一向稱爲歲寒三友,老人不客氣地認爲自己與它們一樣(“並”、“同”、“共”),說明老人非常自負。他除過最起碼的人生願望外,反問一句:“身外何求”?他決不像一些“時人”,不但腰纏十萬貫,還要騎鶴上揚州。他回來後看到,“綠水青山”間的“明月清風”還依然是舊樣子,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或者像陶淵明似地高臥北窗,清風入懷,也一樣恍如羲皇上人,或者“登東皋以舒嘯”,或者倚西樓而遠眺。那些掙不脫名繮利鎖的“時人”哪能知道此中樂趣!
接着〔金菊香〕來個今昔對比。“想着那紅塵黃閣昔年羞”中的“黃閣”本是古代宰相的官署。因爲王實甫的傳記資料奇缺,未能確知這裏所指的是怎麼回事。有兩種可能:王實甫或者曾參加過什麼高一級的考試,或者有人爲他向什麼高官貴人舉薦過,結果都沒有成功。王實甫可能認爲這是他一生中的恥辱(“羞”)。退隱還鄉之後,雖已白髮蒼蒼,但身着一領“青衫”,無官一身輕,對比之下,是多麼令人欣喜啊!“到如今”———又歸結到詩與酒:交遊的是一些“酒侶”、“詩儔”,吟誦的是粗放散漫(“潦倒”)的詩,飲用的是放蕩不羈(“風流”)的酒。
〔醋葫蘆〕連同三支〔幺篇〕,進一步詳細抒寫老人一年到頭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隱逸生活。首先是春天。先引用《詩·豳風·七月》的“春日遲遲”,向讀者展現出春天裏一派和煦的陽光。春天到了,蘭蕙齊芳,桃杏爭豔。大好春光中一片燕語鶯歌。這個“鬧”字,就是宋祁〔玉樓春〕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在這時候,老人在家,下簾焚香,獨自撫琴,襟懷中所有的“古今愁”都一下子洗滌乾淨。這是在春天裏寫到了弄琴。
夏天到了,或者高臥在鬆陰深處的竹塢亭中,或者撐着柳岸邊的小舟,“荷葉似雲香不斷”(姜夔《湖上寓居雜詠》),一直向前搖去。這時有新捕的魚、新採的藕,可以請詩侶酒友們一同享受了。於是像以梅爲妻以鶴爲子的林和靖,把白鶴放了出去,雲外老友看到白鶴,知道這是邀請他去的信號,欣然策杖而來。酒罷飯後,弈一局棋以消此長晝。他們也像退居江寧的王安石一樣:“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戰罷兩奩收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棋詩》)收子入奩(裝棋子的盒子)後,二人撫掌大笑,管它什麼“黑白人間事”!在夏天裏寫到了下棋。
秋天到了,“醉丹霞樹飽霜”,經霜之後楓樹一片丹霞,像是吃醉酒的模樣。這個“醉”字,就是《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曉來誰染霜林醉”的“醉”字。不過《西廂記》上的霜林,只能助長情人的離愁別恨,不免顯得淒涼,這裏老人見到的是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秋色。金錢般的菊花,在秋光中展姿弄色,落日餘暉映照城頭,“菱香”、“蟹肥”,正好佐酒。重陽節到了,攜壺登高,“染霜毫乘醉賦歸休”,也仿擬陶淵明的情調,來一篇新的《歸去來辭》,該是多麼悠然自得!在秋天裏着重寫到了賦詩。
一年易過,冬天到了。雞鳴塒中,日照檐頭,披衣起牀,推門一看:原來是晴雪壓梅梢,“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於是倚坐在蒲團上,呼童再燙一壺酒。遠望萬里冰綃,一片白色,這樣的美景,即使有王維的妙手也難以描繪出來。這裏寫到了繪畫。
這四支曲子分別講到一年四季,又分別配以琴棋詩畫,採用的完全是民間文學的手法。
〔梧葉兒〕曲子是對當時現實社會的有力批判。看起來寫的只是對人生的極其消極的看法,但這些看法是在現實生活中着着失敗而被擠出官場後的心靈創傷;他認識到,萬事只要“退一步”、“饒一着”,才能夠保得平安,才能夠免遭“狼虎”們的“惡圖謀”。而“退一步”、“饒一着”的具體做法,就是“遇事休開口,逢人只點頭”,也就是見別人對你投下了“香餌”,切記:千萬“莫吞鉤”!這是血淚的教訓。即使有經天緯地的“大手”,也只得高高“抄起”。這實際是對當時現實的深刻揭露,而不是什麼消極的處世哲學。最後這一句:“高抄起經綸大手”是與〔集賢賓〕中的“志難酬知機的王粲”相呼應的。正因爲有過遠大的志向,還有着“經綸大手”,才惹出後悔不及的“昔年羞”,才產生過本不該有的什麼“古今愁”。
〔後庭花〕曲子又進一步具體地描寫隱逸生活。隱逸生活是怎樣的呢?茅屋、布裘、吟詩、飲酒而已。這樣的生活逍遙自在,已足以“傲王侯”了,更何況老人已“身登中壽”(即過六十歲)!他還有點“微資”可以賙濟貧困的親友,也有座簡陋的園亭可以縱心暢遊。老人另外的希望,就是保有自然祥和之氣,自由自在地“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蘭亭序》),割斷塵緣,再不提那些“名利友”。
在〔青哥兒〕曲中,老人說:呀!我在悠閒中不由得悲嘆那些像蜜蜂樣喧囂、螞蟻般爭鬧的人們,我在恬靜中不由得冷笑那些像蛺蝶樣鬥豔、黃鶯般爭鳴的人們。你即便有千里快馬,我認爲,也比不過我這間草房中的熱炕頭。你看我,如今蔬菜瓜果都熟了,家做的酒也已釀成,煮着瓜豆的粥噴溢着誘人的香味。我放聲高歌,隨意吟詠,像這樣快活的事兒有誰能夠!
〔尾聲〕雲:我吃醉了,隨便找塊平整的大石頭倒頭便睡;吃飽了,到枝葉扶疏的松樹下去散步;我困了,就穿着我這布衲襖和衣齁齁地入夢。我有時還乘閒研究研究人生的大道理,我參透了,我看破了,原來宇宙間一切事物和自我,都不過是大海中的浮漚而已!
讀過王實甫這篇散套後,一個本來抱負不凡,但卻官場失意,晚年歸隱,詩酒自娛,笑傲王侯的書生的形象活現在面前。這就是王實甫自己。這時,不由得聯想到關漢卿的散套〔南呂·一枝花〕《不伏老》。關漢卿是個有骨氣的人,他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他“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他與民間藝人生活在一起、謳歌在一起,爲像竇娥一類的下層人民呼冤叫屈,他本人就是個民間藝人。王實甫呢,也是個有志氣的人,“衆人皆醉我獨醒”,他不願爛在官場中,潔身自好,退隱還鄉。他們是同時的人,又同是雜劇大家,一個下海,一個歸田,走上了不同的路,並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對社會的不滿。王實甫的這篇《退隱》和關漢卿的《不伏老》兩篇散套,同是自道身世、自抒懷抱之作,在文學史上具有同樣重要的價值。

王實甫
元大都人,字德信。一說名德信。生平事蹟不詳。工樂府。所作雜劇、散曲散佚甚多,據《錄鬼簿》載,存《拜月亭》、《嬌紅記》等十四種。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及散曲數套。其中《西廂記》最爲出名,被後人推爲北曲第一。
► 43篇诗文
王實甫的其他作品
- 《 韓彩雲絲竹芙蓉亭 · 第一折 》 —— [ 元 ] 王實甫
- 《 西廂記 · 第二本 · 第四折 》 —— [ 元 ] 王實甫
- 《 長亭送別 》 —— [ 元 ] 王實甫
- 《 越調鬥鵪鶉 》 —— [ 元 ] 王實甫
- 《 西廂記 · 第四本 · 第一折 》 —— [ 元 ] 王實甫
- 《 西廂記 · 第四本 · 楔子 》 —— [ 元 ] 王實甫
- 《 西廂記 · 第一本 · 楔子 》 —— [ 元 ] 王實甫
- 《 西廂記 · 第三本 · 第二折 》 —— [ 元 ] 王實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