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黃帝· 好漚鳥者
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遊。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者也。故曰:至言去言,至爲無爲;齊智之所知,則淺矣。
拼音
譯文
海邊有個喜歡海鷗的人,每天早晨到海上去,跟海鷗玩耍。和他一起玩的海鷗,有成百隻以上.他父親說:"我聽說海鷗都喜歡跟你一起玩,你抓一隻來給我玩."第二天他來到海上,海鷗都在空中飛翔而不下來。所以說:"最好的語言是沒有語言,最高的作爲是沒有作爲.同別人比試智慧的想法,那是很淺陋的。
注釋
漚——音ōu(歐),同"鷗".《釋文》:"漚音鷗,漚鳥,水鴞也,今江湖畔形色似白鴿而羣飛者是也。"
漚鳥一一海鷗。
住——張湛注:"住當作數."王叔岷:"《藝文類聚》九二,《御覽》九二五,《爾雅翼》十七,《容齋四筆》十四,《記纂淵海》五六,《事文類聚復集》四六,《合壁事類別集》六九,《韻府羣玉》八,《天中記》五九引皆作數."
百住而不止:住,當作“數”。百住:數以百計。
好----喜歡。
取-----捉。
旦:天亮,早晨。
從:跟着。
遊: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漚(ōu)鳥:即海鷗。 住:止,棲息。 }
繙譯
{ 海邊有個喜歡海鷗的人,每天早晨到海上去,跟海鷗遊玩。飛來的海鷗很多,不止上百衹。他的父親說:“我聽說海鷗都跟你遊玩,你抓一衹來,給我玩玩。”第二天他到海上,海鷗衹在空中飛舞,不肯落下來了。所以說:最高深的言論是擯棄言論,最卓絕的行爲是無所作爲;用聰明智慧去求得一些所知,那是淺薄的。 }
賞析
{ 這則故事短小精悍,富有深意。通過“好漚鳥者”的經歷,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儅人懷著真誠和自然的心態去對待事物時,能夠與之和諧相処;但一旦有了功利之心,這種和諧就會被打破。故事中的“好漚鳥者”原本與海鷗相処融洽,然而儅他聽從父親的要求,想要捕捉海鷗時,他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單純地與海鷗遊玩,而是帶有了功利性的目的。這使得海鷗察覺到了他的變化,不再願意接近他。
從寫作手法上看,文章簡潔明快,以簡潔的語言闡述了深刻的道理,給人以啓迪。最後的“故曰”部分,進一步點明了主題,強調了擯棄功利之心、順應自然的重要性。這則故事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提醒人們在與人相処、對待事物時,要保持真誠和自然,不要被功利心所矇蔽。 }
張湛
東晉學者、玄學家、養生學家。字處度。高平(郡治在山東金鄉西北)人。對後世宋明理學影響很大,對佛教中國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曾在列禦寇原撰《列子》佚亡後抄襲部分《莊子》而託名僞造成今本《列子》。
► 2篇诗文
張湛的其他作品
- 《 列子 · 湯問 · 學弈 》 —— [ 晉 ] 張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