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夫人慶賞五侯宴(第三折)

〔正宮·端正好〕風颼颼,遍身麻。則我這篤簌簌連身戰,凍欽欽手腳難拳。走的緊來到荒坡佃,覺我這可撲撲的心頭戰。 〔滾繡球〕我這裏立不定虛氣喘,無筋力手腕軟。瘦身軀急難動轉,恰來到井口旁邊。雪打的我眼怎開,風吹的我身倒偃。凍碌碌自嗟自怨,也是咱前世前緣。凍的我拿不的繩索,拳攣着手,立不定身軀聳定肩,苦痛難言。 〔倘秀才〕我這裏立不定,吁吁的氣喘。我將這繩頭兒呵的來覺軟。一桶水提離井口邊,寒慘慘手難拳。我可便應難動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颼颼(sōu sōu):形容風聲。
  • 篤簌簌(dǔ sù sù):身體顫抖的樣子。
  • 欽欽(qīn qīn):寒冷的樣子。
  • :屈曲,彎曲。
  • (diàn):同「坫」,田界邊的土埂。
  • 撲撲:形容心跳劇烈。
  • (yǎn):倒下。
  • 碌碌(lù lù):形容凍得發抖的樣子。
  • (jiē):嘆息。
  • (luán):蜷曲不能伸直。

翻譯

《正宮·端正好》 風呼呼地吹着,渾身發麻。我這身體不停地顫抖,連身子都在打戰,手腳因爲寒冷難以彎曲。走得匆忙來到荒坡旁,只覺得我的心在怦怦直跳。 《滾繡球》 我在這裏站不穩,氣喘吁吁,沒有力氣,手腕發軟。瘦弱的身體很難轉動,恰好來到井口旁邊。雪打得我眼睛難以睜開,風把我吹得身子倒下。凍得我哆哆嗦嗦,只能自己嘆息抱怨,也許這是咱們前世的緣分。凍得我拿不住繩索,手蜷曲着,站不穩身子,肩膀聳着,痛苦難以言說。 《倘秀才》 我在這裏站不穩,吁吁地喘着氣。我將這繩頭拿在手裏,感覺它變得很軟。一桶水提到井口邊,寒冷悽慘得手難以彎曲。我實在是難以動彈。

賞析

這幾段曲詞生動地描繪了一個人在寒冷環境中的艱難處境和痛苦感受。通過對風聲、身體顫抖、手腳冰冷、呼吸困難等細節的描寫,如「風颼颼,遍身麻」「篤簌簌連身戰,凍欽欽手腳難拳」等,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那種寒冷和無力。同時,「凍碌碌自嗟自怨,也是咱前世前緣」這句又表現出人物在困境中的無奈和自嘲。整體上,這些曲詞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將寒冷帶來的痛苦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讀者對人物的遭遇產生深刻的同情。

關漢卿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