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龍門

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爲河之巨阨,兼孟門津之名矣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衝,素氣雲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贔怒,鼓若山騰,浚波頹疊,迄於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
拼音

譯文

孟門,就是龍門的入口。實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稱作“孟門津”。傳說中龍門是大禹所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夾很長的一段,兩邊都是懸崖,高處的巨石好像靠在懸崖上就要掉下來似的。古人曾說:“水不是石匠的鑿子,卻能夠進入石頭中。”果然不錯!龍門水流交匯衝擊,白色的水汽像雲一樣飄在空中,在遠處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霧氣纏繞,往雲霧的深處望去真有一種撼人心魄的感覺。河水激起萬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憤怒的贔(古時一種動物),波浪像崇山峻嶺,激流交疊,直奔下游而去。我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龍門的時候,四匹馬拉的車也絕對追不上。

注釋

①經始:開始。禹:治水的大禹。 ②漱:衝擊。廣:開闊。 ③崇深:高深。捍:搖動。 ④返:回沖。 ⑤倚:依靠。 ⑥素氣:白氣。 ⑦窺:看。深:深處。悸:驚動。魄:心魂。 ⑧尋:古代八尺爲一尋。 ⑨渾洪:水勢浩大。贔(bì)怒:發怒。 ⑩鼓:鼓盪。山騰:像山騰起。 ⑪浚波:大的波浪。 ⑫慎子:慎到,戰國時人,著有《慎子》,說:“河下龍門,其流,駛如竹箭,駟馬追之不及。”
酈道元

酈道元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爲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 3篇诗文

酈道元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