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山寺宋永初中有僧西顒誦法華經于此白雉聽之而化至唐黄梅五祖弟子喜登告祖乞巡禮五祖應以遇雉即止後至此開

蘚碑蘿石擁喦扃,獨倚筇枝問大乘。 白雉苦無千歲種,青山空識六朝僧。 詩傳北岳刊新帖,禪接西淮冷舊燈。 擬鑿冰泓澆凍硯,禊亭閒借法華謄。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蘚碑:碑上長滿苔蘚的石碑。
  • **蘿石:爬滿藤蘿的石頭。
  • ****巖扃(jiōng)**:山門,此處指寺廟的門。「扃」本義指關門的橫木,這裏代指門 。
  • **筇(qióng)枝:竹杖。
  • **大乘:佛教的一個主要流派,強調自度度人,追求廣度衆生,成就佛果 。
  • **白雉:白色的野雞,文中的白雉化去是傳說。
  • **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個朝代,此詩裏「六朝僧」應該指宋永初時在雉山寺誦經的西顒和尚。
  • **詩傳北嶽:「北嶽」是恆山,詩傳北嶽指詩人所作的詩流傳到北嶽恆山。
  • **刊新帖:把詩作雕刻印刷成新的帖子。
  • **禪接西淮:「西淮」不詳具體所指,「禪接」表示傳承延續禪法。
  • **冷舊燈:燈在佛教中有光明、智慧、傳承的象徵,冷舊燈暗示禪法傳承較清冷、衰微。
  • **冰泓:清澈的冰河。
  • **凍硯:結冰的硯臺。
  • **禊(xì)亭:古代人們在水邊舉行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動的亭子 。
  • **法華謄:抄錄《法華經》。

翻譯

長滿苔蘚的石碑和爬滿藤蘿的石頭環繞簇擁着寺廟的門,我獨自倚靠着手杖探尋深奧的大乘佛法。可惜如今已沒有長壽的白雉存在,青山只能徒然記得六朝時期在此修行的高僧。我的詩作流傳到北嶽,還能被刊印成新帖,而這裏傳承西淮的禪法卻如同那清冷衰微的舊燈盞。我打算鑿開冰河的清水來澆灌那結冰的硯臺,在禊亭裏閒適地抄寫《法華經》。

賞析

這首詩整體營造出一種清幽、空靈且略帶滄桑的氛圍。首聯通過「蘚碑蘿石擁巖扃,獨倚筇枝問大乘」描繪出寺廟的古樸清幽,進而引出詩人對佛法的追尋,奠定了全詩的靜思基調。頷聯「白雉苦無千歲種,青山空識六朝僧」,借白雉不再、唯有青山銘記過往高僧,引發歲月變遷、物是人非的感慨,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頸聯「詩傳北嶽刊新帖,禪接西淮冷舊燈」,詩人把自己詩作的傳播與這裏清冷的禪法傳承相對比,反映出文化傳承的不同命運,也體現出一種對精神世界追求的複雜態度。尾聯「擬鑿冰泓澆凍硯,禊亭閒借法華謄」,畫面唯美又寧靜,詩人打算抄錄《法華經》,似乎在與古老的傳統進行心靈對話,在清冷與閒適之中,沉澱着詩人對佛法、對傳統文化深深的眷戀和敬畏。整首詩熔寫景、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語言凝練而意境深遠,讓人感受到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對精神境界的不懈探尋。

樂雷發

宋道州寧遠人,字聲遠。少穎敏,長於詩賦,累舉不第。門人姚勉登科,以讓第疏上。寶祐元年,理宗親召試對,特賜及第。後因數議時政不用,歸隱雪磯,號雪磯先生。有《雪磯叢稿》。 ► 1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