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 驛中別友人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裏,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正爲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髮。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拼音
名句
譯文
面對水天相連的長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幫忙,竟讓元軍打敗了我們。春天來了,杜鵑鳥在哀啼,夕陽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麼忍心去看被元軍摧毀了的南京城!銅雀臺的春恨之情,金銅仙人的秋日之淚,這個亡國恥辱要靠誰來洗雪!我是多麼的痛悔,可惜了我的那把劍氣衝霄的寶劍,辜負了它把我當作豪傑呢。
回想不久以前,爲了抗擊元軍,我曾經擺脫敵人嚴密的監視,歷盡艱辛往南行萬里,到南方舉起抗元的大旗。雖然後來失敗被俘,但我決心要象藺相如持壁睨柱的壯氣壓倒嬴秦、諸葛亮嚇退司馬懿那樣,英勇頑強地同敵人鬥爭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氣節。這樣想着,我再也難以入睡。周圍是那麼寂靜,只有秦淮何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注釋
“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句:三國時吳將周瑜聯合劉備大戰曹操於赤壁,因東風有利火攻,取得了完全勝利,後人於是有孔明借東風的傳說。英物,英雄人物。不借一作“不惜”。
蜀鳥:杜鵑鳥,鳴聲淒厲,能動旅客愁思。
吳花:指江南的花。
銅雀:臺名,曹操所造,舊址在今河南臨漳縣西南。杜牧《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說赤壁之戰如果不是東風幫忙,曹操打了勝仗,就會把大喬、二喬姊妹倆擄往銅雀臺了(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這裏指南宋亡後,皇后嬪妃都被元兵擄往北方。
金人:謂魏明帝遷銅人、承露盤等漢時舊物,銅人潸然淚下之事。傳說東漢亡後,魏明帝把長安建章宮前的銅人運往洛陽,在遷運時,銅人眼裏流出淚水,這裏借比南宋亡國之慘。
堂堂劍氣:指靈劍奇氣,上衝鬥牛,得水化龍事。
鬥牛:二十八宿之鬥、牛二宿也。鬥音抖,南鬥,非北斗七星之謂也。二十八宿,亦稱“二十八舍”、“二十八星”。古天象家以黃道帶與赤道帶兩側繞天一週,選二十八星爲觀測所用標誌,即“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均分爲四組,每組七宿,東西南北四方及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配之,謂“四象”。二十八宿自北斗斗柄所指之角宿始,自西向東分列如下,東方蒼龍者,角、亢、氏、房、心、尾、箕也;北方玄武者,鬥、牛、女、虛、危、室、壁也;西方白虎者,奎、婁、胃、昴、畢、觜、參也;南方朱雀者,井、鬼、柳、星、張、翼、軫也。玄武,龜蛇也。
奇傑:指寶劍。
“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句:古代傳說好的寶劍有劍氣直衝鬥、牛(星名),觀望鬥、牛之間的劍氣,能夠根據方位推測寶劍的所在。
“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句:指作者從元軍手中逃脫乘海船去溫州和福州的事。屬,囑託。
鷗盟:隱居水鄉,象和鷗鳥結盟做朋友,這裏指戰友。
濤生雲滅:比喻時勢的變幻莫測,此起彼伏。
睨柱吞嬴:謂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睨,斜視;嬴,秦昭王嬴稷。
回旗走懿,謂諸葛遺計退司馬的故事。蜀漢諸葛亮死後,當地百姓見蜀國退兵就告訴司馬懿,司馬懿斷定諸葛亮已經死了,便率兵追殺蜀軍,但魏延擅自據南谷口逆擊楊儀。斷後任務落到姜維手上,姜維令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爲中計,急忙收軍退回,不敢逼近。
無寐:無寐,睡不着覺。
秦淮:河名,在南京。
序
作者在潮州戰敗被俘,解往元都燕京,同行難友鄧郯到南京時病了,不能繼續上路,作者在驛站寫了這首詞和他作別。詞中充滿了對抗戰失敗的悲憤,同時對難友表示惜別。
開頭三句回憶抗元鬥爭的失敗。“堂堂劍氣”兩句是懊恨自己的失敗。詞的下闋回顧抗元鬥爭的艱苦經歷並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決心。
這詞在藝術上的特色除了寫情寫景較爲融洽之外,還用典頗多。借歷史人物,抒發自己胸臆。各種歷史人物都已出現,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這闋詞用東坡居士詞原韻。難度極大,但仍寫得氣衝斗牛,感人肺腑。
對於該詞的作者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是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所寫,一說是同時代的鄧剡所寫。
賞析
這首詞在藝術表現上,爲了把複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精煉的語言之中,文天祥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前人詩歌的意境。
開頭三句回憶抗元鬥爭的失敗。這裏借用了三國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火燒曹操船隊的典故。據說那次正好碰上東南風,彷彿老天有意幫助周瑜成功一般。可是南宋軍隊憑藉長江天險卻未能抵擋住元軍,又彷彿老天不肯幫忙似的。“水天空闊”寫長江水面寬闊,本來正是阻擋敵人的有利條件。“不借”,不肯幫助。“英物”,英雄人物,這裏指抗元將士。
“蜀鳥吳花殘照裏”到“此恨憑誰雪”,寫這次途經金陵時所見。“蜀鳥”指子規,也就是杜鵑鳥,相傳它是蜀國望帝死後變化成的,啼聲淒厲。“吳花”指吳地的花草,三國時金陵是吳的國都。“殘照”指夕陽的照射。“銅雀春情”是化用唐人杜牧的兩句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思是赤壁之戰要不是東南風幫了周瑜的忙,那麼曹操的軍隊早就打過了長江,把喬家兩姊妹(孫策及周瑜的妻子)擄去關在曹操造的有名的銅雀臺裏了。杜牧的詩只是一種假設。但南宋滅亡時宮中嬪妃確實遭到元軍擄掠,所以文天祥用“銅雀春情”來指這件史實。“金人秋淚”,漢武帝曾在長安的宮中用銅鑄造了一個重千斤的仙人,也叫金人,漢亡以後魏明帝曾派人到長安去搬取這個銅人,據說銅人不願離開故土,竟流下眼淚來。這裏借指南宋滅亡後珍貴文物被元軍劫掠一空。總之,文天祥這次經過金陵,滿眼都是金人破壞後的殘破景象,使他心中充滿了仇恨。但他又痛苦地想到:自己已經被俘,很難再重整旗鼓,仇恨和恥辱無法被洗刷。
“堂堂劍氣”兩句是懊恨自己的失敗。古人傳說好的寶劍,有精氣上通於天。“斗牛”指北斗星和牽牛星。“空認奇傑”,白白地認我爲英雄。這兩句是說自己所佩的寶劍倒是把好劍,劍氣上衝斗牛,可惜自己已經落入敵手,辜負了這口把自己當作英傑的好劍。
詞的下闋回顧抗元鬥爭的艱苦經歷並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決心。
“那信江海餘生”以下三句,是記1276年他從鎮江擺脫元兵監視,經海路南逃的事。“江海餘生,南行萬里”,是說他那次先逃到通州(今江蘇南通市),然後乘小船(扁舟)出海繼續南行。“餘生”等於說倖存的生命。“鷗盟”原指與海鷗交朋友,這裏借指抗元戰友。“醉眼”原指喝醉酒看東西,“留醉眼”是深情地看的意思。“濤生雲滅”指戰局的風雲變幻。這兩句說明他之所以南行萬里是爲了尋找戰友共舉抗元大業。“睨柱吞嬴”以下三句用了兩個典故。“睨柱吞嬴”用藺相如的故事。戰國時代,秦王提出用十五個城池換取趙國的美玉和氏璧,藺相如奉趙王之命送璧到秦國,看到秦王沒有用十五城來換璧的誠意,就拿着和氏璧怒髮衝冠地倚柱而立,警告秦王說:如要奪璧,寧可將璧在柱子上擊碎!秦王不敢強奪。“睨柱”就是眼睛斜盯住柱子看的意思。“吞嬴”是說藺相如怒氣沖天象要吞掉秦王似的。“回旗走懿”,是用三國有關諸葛亮的故事。諸葛亮死於軍中,司馬懿領軍來追,蜀軍突然回師(回旗),竟把司馬懿嚇退。文天祥用這兩個典故表示自己大義凜然,不畏強敵,就是死了也決不放過敵人。“千古衝冠髮”,是講千百年前,藺相如怒髮衝冠警告秦王的事。
最後兩句回到現實,意思是說上面講的那一切都已成爲過去,眼前他被拘留在金陵的驛館,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伴着他這個無法入眠的人。秦淮河,是流經金陵的一條河。這兩句表明,現實雖然是如此殘酷,但頑強的鬥爭的精神卻仍使作者激動不已。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寶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徵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爲帝,堅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爲元軍所敗,退入廣東。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範叫他寫信招張世傑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