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制置庭芝第四十九

空留玉帳衛,那免白頭翁。 死者長已矣,淮海生清風。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李制置庭芝:李庭芝,南宋名將,曾擔任制置使等職。「制置」是官職名,負責一方軍事和民政事務。
  • 玉帳:軍事主帥的營帳,zhàng 這裏代指軍事力量、防線。
  • 那免:怎能避免,「那」同「哪」。
  • 白頭翁:詩人自指,這裏寓意自己人已衰老 ,同時也可能暗示局勢如垂暮之人般艱難。
  • 長已矣:永遠結束了,消逝了。
  • 淮海:古地區名,大致範圍在今天的江蘇、安徽一帶,這裏是李庭芝曾抗擊敵軍的地方。

翻譯

白白地留下看似堅固的軍事防線,卻怎能避免我這樣一個白髮老人面對國家艱難的悲傷。那些犧牲的人已經永遠離我們而去了,然而在曾經戰鬥過的淮海大地,似乎涌起了陣陣清正之氣。

賞析

這首詩是文天祥爲紀念李庭芝而作。詩句開篇用「空留玉帳衛」描繪了即使有軍事防禦最終卻未能改變局勢的無奈,「那免白頭翁」則將個人的衰老與國家的困境相聯繫,流露出深深的傷感。「死者長已矣」表達了對犧牲者的深切悼念,而「淮海生清風」筆鋒一轉,雖然逝者已逝,但在他們曾戰鬥過的淮海大地上彷彿有一股清亮正氣涌起,爲全詩增添了一絲希望和精神力量,展現出犧牲者精神長存、鼓舞人心的意味。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既有對局勢的哀婉無奈,又蘊含着對英雄精神的讚美與傳承之情 。

文天祥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寶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徵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爲帝,堅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爲元軍所敗,退入廣東。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範叫他寫信招張世傑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