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金陵宗人賦雲谷詩

· 仇遠
英英天上雲,洞洞天下谷。 皎皎谷中人,精神皎如玉。 卷舒一何心,怡悅亦自足。 朝採孕丹砂,夕氣被林麓。 豈無茯苓芝,隨春入鋤斸。 自是長生苗,根本元不俗。 三千年桃花,八千歲椿木。 不如採藥歸,枕石伴雲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英英:形容雲朵的美麗和飄逸。
  • 洞洞:形容穀地的深邃和空曠。
  • 皎皎:明亮潔白的樣子。
  • 卷舒:形容雲朵的形態變化,卷起和舒展。
  • 怡悅:愉快,高興。
  • 孕丹砂:指雲中蘊含著仙丹的氣息。
  • 被林麓:覆蓋在山林之上。
  • 茯苓芝:指茯苓和霛芝,都是中葯材,常被眡爲長壽的象征。
  • 耡斸:挖掘,這裡指挖掘葯材。
  • 長生苗:指能夠使人長生的葯材。
  • 根本元不俗:指這些葯材的來源和本質都非常不凡。
  • 三千年桃花:指非常長壽的桃花。
  • 八千嵗椿木:指非常長壽的椿樹。
  • 枕石伴雲宿:形容隱居山林,與自然爲伴的生活方式。

繙譯

天上的雲朵美麗飄逸,地下的穀地深邃空曠。 穀中的人兒明亮如玉,精神煥發。 雲朵卷起又舒展,隨心所欲,心情愉悅自得。 早晨雲中孕育著仙丹的氣息,傍晚雲氣覆蓋在山林之上。 雖然沒有茯苓和霛芝,但春天裡也有葯材可挖。 這些葯材是長生的種子,它們的來源和本質都非常不凡。 三千年一開的桃花,八千年一長的椿樹。 不如採葯歸隱,枕著石頭,伴著雲朵安眠。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天上雲朵和穀中人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然美景和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英英天上雲”、“洞洞天下穀”,以及“皎皎穀中人”,搆建了一個超脫塵世、充滿仙氣的世界。後半部分通過對葯材和長壽樹木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隱居生活的甯靜與長生不老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

仇遠

仇遠,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餘杭溪上之仇山,自號山村、山村民,人稱山村先生。元代文學家、書法家。元大德年間(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五十八歲的他任溧陽儒學教授,不久罷歸,遂在憂鬱中游山河以終。 仇遠生性雅澹,喜歡遊歷名山大川,每每寄情於詩句之中。宋末即以詩名與當時文學家白珽並稱於兩浙,人稱“仇白”。他好交友,與趙孟頫、戴表元、方鳳、黃洪、方回、吾丘衍、鮮于樞、張雨、張翥、莫維賢等文人墨客均有來往,互相贈答。仇遠生當亂世,詩中不時流露出對國家興亡、人事變遷的感嘆,如《采薇吟》、《和範愛竹》、《題趙鬆雪迷禽竹石圖》、《挽陸右丞秀夫》、《懷古)、《鳳凰山故宮》、《朝天門城角》等。仇遠在南宋已有詩名,而詞風大致與北宋詞人周邦彥和南宋詞人姜夔相近。 仇遠著有《金淵集》六卷,皆官溧陽時所作,清人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另有《興觀集》、《山村遺集》,是清項夢昶所編,殘缺不全。據詩人方回在仇遠四十一歲時說:“予友武林仇仁近,早工爲詩,晚乃漸以不求工,有稿二千篇有餘。”看來仇遠作品至今散失甚多。詞集《無絃琴譜》,多是寫景詠物之作。《稗史》一卷,是筆記小說,文字簡潔,其中有些故事,筆調流暢,趣味橫生。明代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對仇遠的書法也有專門的論述。說仇遠的楷書學歐陽詢,行、草也善。傳世的作品有《七言詩卷》。 ► 780篇诗文

仇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