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搗衣聲:指用木棒敲打溼衣使其乾燥的聲音。
- 良人: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 戍營:指邊疆的軍營。
- 野宿:在野外露宿。
- 貔貅: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常用來比喻勇猛的軍隊。
- 烏鵲:烏鴉和喜鵲,這裏指鳥類。
- 逸韻:悠揚的音樂或聲音。
- 枕上清:指在枕頭上聽到的清脆聲音。
- 歲遲暮:指年末,也比喻人的晚年。
- 撫時:撫摸時間,指回憶過去。
- 壯心驚:指壯志未酬的驚覺。
翻譯
秋夜中,哪家傳來了搗衣的聲音,讓我想起了遠在邊疆軍營的丈夫。在野外的露宿中,勇猛的軍隊駐紮在天的盡頭,樹木間,烏鴉和喜鵲在月色三更時分飛翔。心中的怨恨和思念在閨房中愈發深切,而那悠揚的砧聲在枕邊迴響,清脆而悠遠。這砧聲似乎在催促着歲月的遲暮,撫摸着時間的流逝,也讓我感到壯志未酬的驚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秋夜的搗衣聲,勾起了對遠方戍守邊疆的丈夫的思念。詩中運用了「貔貅」、「烏鵲」等意象,描繪了邊疆的荒涼與孤寂,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丈夫的深切掛念和對歲月流逝的感慨。末句「撫時亦覺壯心驚」更是抒發了詩人對壯志未酬的無奈與驚覺,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悠遠,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晚望滸墅 》 —— [ 元 ] 方回
- 《 記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遊十五首 》 —— [ 元 ] 方回
- 《 上南行十二首 》 —— [ 元 ] 方回
- 《 乙巳三月十五日監察御史王東溪節宿戒方回萬里飲靈隱冷泉亭趙宣慰君實趙提舉子昂靈隱寺知事晦壇治具西方僧四 》 —— [ 元 ] 方回
- 《 丙申重九前後得今日都無病一句成十首 其四 》 —— [ 元 ] 方回
- 《 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 》 —— [ 元 ] 方回
- 《 七月初一日晚大惡風而雨 》 —— [ 元 ] 方回
- 《 雪中憶昔五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