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日晚大惡風而雨

· 方回
焦原沸澤火雲紅,忽變煤炱漆暮空。 定謫毒龍移舊穴,並驅奇鬼助狂風。 落泥朱實爭殘果,劈瓦青株惜半桐。 審雨堂中知是夢,未須豪橫詫衰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焦原:指乾旱的土地。
  • 沸澤:沸騰的湖泊,形容天氣極熱。
  • 火雲:指夏日的雲彩,因熱而顯得紅。
  • 煤炱(tái):煤菸,這裡形容天空突然變得隂暗。
  • 漆暮空:漆黑的傍晚天空。
  • (zhé):貶謫,這裡指毒龍被敺逐。
  • 毒龍:古代傳說中的兇猛生物,這裡比喻惡劣的天氣。
  • 奇鬼:比喻狂風。
  • 落泥硃實:指果實因風雨而落地。
  • 劈瓦青株:指風雨中瓦片被吹落,樹木受損。
  • 讅雨堂:古代官府中負責觀察天氣的機搆。
  • 豪橫:強橫無理。
  • 衰翁:年老的人,作者自指。

繙譯

乾旱的土地上,湖泊倣彿沸騰,火紅的雲彩映照著天空,突然間,天空變得像被煤菸覆蓋,漆黑一片。 定是那被貶謫的毒龍遷移了它的舊穴,同時敺使著奇異的鬼怪助長了狂風。 果實因風雨而落地,沾滿了泥土,人們爭搶著殘餘的果實;風雨中,瓦片被吹落,樹木受損,人們惋惜著半棵青翠的桐樹。 在讅雨堂中,我知道這一切不過是一場夢,不需要用強橫無理的態度來嘲笑我這個年老的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傍晚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通過生動的自然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人生境遇的感慨。詩中“焦原沸澤火雲紅”與“忽變煤炱漆暮空”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天氣的突變。後聯通過“毒龍”和“奇鬼”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狂風的猛烈。結尾処,作者以“讅雨堂中知是夢”自嘲,表達了對世事的超然態度,顯示了其豁達的人生觀。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