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庠(xiáng):古代的學校。
- 補處:補習的地方。
- 祖父:祖輩和父輩。
- 通家:有交往的家庭。
- 書在燈俱續:書籍和燈光一樣,都是持續不斷的。
- 舟移劍共差:舟行和劍舞一樣,都有差異。
- 故都:舊時的都城。
- 箕子麥:指箕子在朝鮮種植的麥子,這裏可能指代故國的風物。
- 邵平瓜:邵平是東漢時期的人物,以種瓜聞名,這裏指代田園生活。
- 五福:古代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五種福氣。
- 公無恨:指對方沒有遺憾。
- 吾生自可嗟:我的生活自然值得嘆息。
翻譯
我們曾在古代的學校一起補習,祖輩和父輩之間有交往。書籍和燈光一樣,都是持續不斷的,舟行和劍舞一樣,都有差異。想起舊時的都城,那裏有箕子種植的麥子,晚些時候又回憶起邵平的瓜田。你擁有五種福氣,沒有遺憾,而我的生活自然值得嘆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回憶與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詩中「上庠同補處,祖父昔通家」展現了詩人與張滁州深厚的友情和家族間的交往。後文通過對故都風物和田園生活的描繪,進一步抒發了對往昔的眷戀。結尾的「五福公無恨,吾生自可嗟」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