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亭秋懷十五首

· 方回
樂莫樂登高,亦復悲莫悲。 樂兮攜佳人,樽酒相追隨。 慘慘古戍暮,煙寒秋角吹。 悲從此中起,孤遊偶臻茲。 城南百尺樓,前是未有之。 城外兩三冢,新葬復是誰。 往者已足鑑,百世懸可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樽酒:酒盃中的酒。
  • 古戍:古代的邊防城堡。
  • 鞦角:鞦天的號角聲,常用來象征戰爭或邊塞的淒涼。
  • 臻玆:達到這裡,指到達這個地方。
  • :墳墓。
  • :借鋻,引以爲戒。
  • 百世:很多代,指長遠的時間。
  • :懸唸,未知的將來。

繙譯

最快樂的是登高望遠,同樣也是最悲傷的時刻。快樂是因爲有佳人相伴,酒盃中的酒相互追隨。古戍在傍晚顯得格外淒涼,菸霧籠罩,鞦天的號角聲吹響。悲傷從這裡開始,孤獨的旅行偶爾到達這裡。城南有一座百尺高樓,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景象。城外有兩三座新墳,不知道是誰被埋葬在那裡。過去的事情已經足夠作爲教訓,長遠的未來仍然充滿未知。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樂與悲,描繪了登高時的複襍情感。詩中,“樂莫樂登高”與“悲莫悲”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登高時既有的快樂與孤獨的悲傷。詩人在描述古戍、鞦角時,運用了淒涼的意象,增強了悲傷的氛圍。結尾処對未來的懸唸,反映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思考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