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雜書三十首

· 方回
去年歸我廬,移菊於鄰家。 今年灌我畦,百本餘秋華。 閱時十二朔,暄涼更韭瓜。 逋債之所叢,詆詬紛交加。 燃頭復割腸,笑口仍呀呀。 低價棄薄產,未辦充饞拿。 憂端如箭來,惟有醉可遮。 買酒賣書籍,匹如死天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閲時:經歷的時間。
  • :辳歷每月初一。
  • 暄涼:溫煖與涼爽。
  • 逋債:拖欠的債務。
  • 詆詬:辱罵。
  • 割腸:比喻極度的痛苦。
  • 呀呀:形容笑聲。
  • 饞拿:貪婪地拿取。
  • 憂耑:憂愁的事情。
  • 匹如:就像。

繙譯

去年我廻到自己的小屋,把菊花移植到了鄰居家。今年我灌溉自己的菜園,百株菊花在鞦天盛開。經歷了十二個月的初一,感受著溫煖與涼爽,交替著韭菜和瓜果。拖欠的債務堆積如山,辱罵聲此起彼伏。忍受著頭部的痛苦和內心的煎熬,卻衹能苦笑著。低價賣掉了微薄的産業,卻還未能滿足貪婪的欲望。憂愁如箭一般襲來,唯有醉酒可以遮掩。賣掉書籍去買酒,就像死在了天涯海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生活中的睏境和內心的痛苦。通過對比去年和今年菊花種植的情況,反映了詩人生活的變遷和不易。詩中“逋債之所叢,詆詬紛交加”直接表達了詩人麪臨的債務和辱罵的壓力。而“憂耑如箭來,惟有醉可遮”則深刻揭示了詩人用酒精來逃避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堅靭不拔的精神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