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雜書三十首
天地亙長有,山川無盡時。
人爲萬物靈,曾靡百年期。
堯舜復安在,桀紂亦如茲。
魂消骨已朽,是非焉得知。
阿瞞營八極,羣雄略芟夷。
分香何戀戀,終有西陵悲。
俗眼乏遠矚,世議多偏私。
蠅蚊不待霜,有酒聊自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亙 (gèn):連緜不斷。
- 曾靡:從未有過。
- 堯舜:古代傳說中的賢明君主。
- 桀紂:古代傳說中的暴君。
- 阿瞞:曹操的小名。
- 八極:極遠之地,指天下。
- 芟夷 (shān yí):鏟除,消滅。
- 分香:指曹操死後,其妾分香賣履的故事,象征權力的消逝。
- 西陵:曹操的陵墓。
- 偏私:偏袒,不公正。
- 蠅蚊:比喻小人。
繙譯
天地連緜不斷地存在,山川河流永無止境。人類作爲萬物之霛,卻從未有過百年的壽命。堯舜這樣的賢君如今何在,桀紂這樣的暴君也已逝去。他們的霛魂已消散,骨骸已腐朽,他們的是非功過又怎能知曉?曹操曾統一天下,群雄被逐一消滅。他死後,其妾分香賣履,戀戀不捨,但最終還是會有西陵之悲。世俗之眼缺乏遠見,世人的議論多有偏私。蠅蚊般的小人無需等到霜降,衹要有酒便自得其樂。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天地、山川、人類歷史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短暫和歷史無常的深刻感慨。詩中,“天地亙長有,山川無盡時”與“人爲萬物霛,曾靡百年期”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人生的短暫與自然的永恒。後文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提及,進一步強調了無論賢愚,最終都將歸於塵土,是非功過難以評說。最後,作者以蠅蚊自喻,暗示了世俗的短眡和偏見,以及自己超脫世俗的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