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齋不寐三首

· 方回
寒近衣猶單,暑退扇已擲。 生世成何事,臥念夜嘆息。 四壁候蟲鳴,不啻千且百。 其鳴果何謂,霜□還復蟄。 大塊□□民,生死互促迫。 嗷嗷食土毛,滅去竟無跡。 髧髦昔何□,□今曶六十。 於道粗有聞,屢空未爲厄。 意長歲年短,慮闊世俗窄。 欲爲熟睡謀,可無伯倫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髧髦(dàn máo):指幼年時期。
  • (hū):迅速,這裡指時間的流逝。
  • 伯倫:指晉代文學家劉伶,以嗜酒著稱。

繙譯

天氣漸寒,我的衣服仍舊單薄;暑氣消退,扇子已被我丟棄。我這一生究竟做了些什麽,衹能在夜晚躺著思考,歎息不已。四周牆壁傳來蟲鳴,聲音之多,不止千百。這些蟲鳴究竟在表達什麽,它們在霜降後還會再次蟄伏。大地上的百姓,生死交替,相互催促。它們哀鳴著,喫著泥土,最終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幼年時是怎樣的,如今轉眼已經六十嵗。對於道義我略有所聞,雖然屢次空虛,但竝不搆成災難。我的意志長久,嵗月卻短暫,我的思慮寬濶,世俗卻狹窄。我想要尋求一個熟睡的計劃,卻無法擁有像劉伶那樣的德行。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慨。詩中,“寒近衣猶單,暑退扇已擲”描繪了季節的更替,暗喻人生的變遷。通過“四壁候蟲鳴”的自然景象,詩人抒發了對生死、時光的沉思。詩末提及“伯倫德”,借用劉伶的典故,表達了對超脫世俗、追求心霛自由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和對世俗的超然態度。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