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齋秋感二十首
聽雨勝觀雨,觀雨須高樓。
細雨或終日,高樓令人愁。
不如空齋夜,聽雨詩思幽。
雨作樹聲洶,萬葉鳴颼飀。
雨止檐聲絕,忽續一滴秋。
此時佳句來,自得不待求。
暮年識此味,□廬真宜休。
何如大醉眠,紅日生牀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颼飀(sōu liú):形容風聲。
- 廬:簡陋的房屋。
翻譯
聽雨比觀雨更有意境,但要觀雨則需登上高樓。細雨可能持續一整天,而高樓上的景色卻讓人心生憂愁。不如在空曠的書齋中,夜晚靜靜地聽雨,讓詩思隨之幽遠。雨聲如樹木的呼嘯,萬葉在風中颼飀作響。雨停後,屋檐下的聲音也消失了,突然間又滴下一滴秋雨。這時,美妙的詩句自然涌上心頭,無需刻意尋求。年老之時,我體會到了這種滋味,簡陋的房屋真是適合休憩。何不沉醉於夢中,醒來時紅日已升至牀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聽雨與觀雨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詩中,「聽雨勝觀雨」一句,即表明了詩人更傾向於內心的寧靜體驗而非外在的視覺享受。細雨與高樓的對比,突出了高樓觀雨的憂愁與空齋聽雨的幽靜。詩的最後,詩人表達了對簡單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詩意的珍視,體現了元代文人追求心靈自由與超脫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