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苦雨行二首

· 方回
龍至六爻爲亢龍,三三爲九其數窮。 三日爲霖今九日,便晴田事亦無及。 全吳富庶推第一,誰信杭州無米糴。 鄰翁耳語某所有,夜持布囊分一斗。 老夫但笑不敢嗔,堯九年水無饑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至六爻爲亢龍:《易經》中,「亢龍」指的是乾卦的第六爻,象徵着龍飛得太高,已無上升空間,預示着盛極而衰。
  • 三三爲九其數窮:這裏的「三三爲九」指的是三個三相加得到九,而「其數窮」意味着這個數字已經到了極限。
  • 三日爲霖今九日:「霖」指的是連綿不斷的雨,這裏說的是原本三天的雨現在變成了九天。
  • 便晴田事亦無及:即使現在天晴,田裏的農事也已經來不及了。
  • 全吳富庶推第一:「全吳」指的是整個吳地,這裏說的是吳地是當時最富庶的地方。
  • 誰信杭州無米糴:「糴」(dí)指的是買米,這裏說的是誰會相信杭州這樣的地方會沒有米可買。
  • 堯九年水無饑民:傳說中堯帝時期有九年的洪水,但並沒有出現饑荒。

翻譯

龍飛得太高,已無上升空間,三個三相加得到九,這個數字已經到了極限。原本三天的雨現在變成了九天,即使現在天晴,田裏的農事也已經來不及了。整個吳地是當時最富庶的地方,誰會相信杭州這樣的地方會沒有米可買。鄰居的老人悄悄告訴我某個地方有米,他夜裏拿着布袋分給我一斗。我只是笑笑,不敢生氣,因爲傳說中堯帝時期有九年的洪水,但並沒有出現饑荒。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連綿不斷的雨災和由此帶來的糧食短缺問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困境。詩中運用了《易經》中的「亢龍」象徵和數字「九」的極限意義,增強了詩的哲理性。同時,通過對比吳地的富庶和杭州的米荒,以及鄰翁的援助,展現了人間的溫情和互助精神。最後以堯帝時期的洪水無饑荒作結,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對歷史的反思。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