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道院詩二十二首,並引

· 劉鶚
生人以御物,何事隨物化? 五色雙目盲,昏昏旦爲夜。 高處忽眼新,令我重悲詫。 爲塞陷天流,雲開見嵩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色:指五彩繽紛的顏色,這裏比喻紛繁複雜的事物。
  • :這裏指被五色所迷惑,失去了判斷力。
  • 昏昏:形容昏暗不明。
  • 旦爲夜:比喻本應明朗的事物變得昏暗。
  • 悲詫:悲傷和驚訝。
  • 陷天流:形容雲層厚重,遮天蔽日。
  • 嵩華:嵩山和華山,這裏泛指高山。

翻譯

人生在世,本應以駕馭外物爲己任,爲何卻隨波逐流,被外物所左右? 紛繁複雜的事物使我們的雙眼變得盲目,失去了判斷力,世界因此變得昏暗不明,白晝如同黑夜。 然而,當我們登上高處,眼前突然一亮,景象煥然一新,這讓我既感到悲傷又感到驚訝。 爲了阻止這種遮天蔽日的雲層繼續蔓延,雲層終於散開,我們得以看見高聳入雲的嵩山和華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低處和高處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於人生隨波逐流的悲哀和對高處景象的驚喜。詩中,「五色雙目盲」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失去判斷力的狀態,而「昏昏旦爲夜」則進一步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這種狀態的嚴重性。後兩句則通過登上高處的經歷,展現了雲開見山的豁然開朗之感,寓意着只有超越世俗的紛擾,才能看到真正的世界。

劉鶚

元吉安永豐人,字楚奇。仁宗皇慶間薦授揚州學錄,歷翰林修撰,擢江州總管,升廣東副使,拜江西參政。守韶六年,後爲江西紅巾軍所破,被執死。爲文風骨高秀,學者稱浮雲先生。有《惟實集》。 ► 3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