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殍

鬥米而今已十千,幾人身在到明年。 譙門有粥如甘露,活得操瓢死道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哀殍(āi piǎo):哀悼餓死的人。
  • 鬥米:古代計量單位,一斗米大約相當於現在的12.5斤。
  • 十千:即十貫,古代貨幣單位,一貫等於一千文。
  • 譙門:城門。
  • 甘露:甜美的露水,比喻極爲珍貴的東西。
  • 操瓢:拿着瓢,指乞討。

翻譯

如今一斗米已價值十貫錢,有幾人能活到明年。 城門下有粥如同甘露般珍貴,能活到拿着瓢乞討,死在路邊也算幸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末年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悲慘景象。通過「鬥米而今已十千」的誇張描述,凸顯了當時社會的經濟困境和民衆生活的艱難。後兩句以「譙門有粥如甘露」和「活得操瓢死道邊」形成對比,表達了即使是在如此困苦的環境中,能有一口粥喝、能活到乞討的地步,對一些人來說已是莫大的幸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淒涼,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苦難和人民的無奈。

廖大圭

大圭,字恆白,姓廖氏,泉州晉江人。得法於妙恩,博極羣書。嘗曰:不讀東魯論,不知西來意。爲文簡嚴古雅,詩尤有風致。自號「夢觀道人」,著《夢觀集》及《紫雲開士傳》,晉江有金釵山,其《募修石塔疏》雲:「山勢抱金釵,聳一柱擎天之雄觀;地靈侔玉幾,睹六龍回日之高標。」一時傳誦。同時有守仁,字一初,富陽人。亦號夢觀,有《夢觀集》六卷。洪武間,徵授右善世,詩見《列朝詩集》中,而曹能始《石倉詩選》合爲一人,誤也。 ► 2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