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瞢騰(méng téng):迷糊,神志不清。
- 瞑坐:閉目靜坐。
- 入定:佛教術語,指心神進入一種深沉的冥想狀態。
- 汝陽狂見曲:指汝陽王李璡,因其好酒而聞名,這裏比喻自己像醉酒一樣迷糊。
- 季子困懸繩:季子指春秋時期的季札,因懸樑刺股而聞名,這裏比喻自己像懸樑刺股那樣睏倦。
- 問字:請教文字或學問。
- 彊(qiǎng):勉強。
- 不相貸:不寬恕,不放過。
翻譯
不是癡呆也不是夢境,只是小小地迷糊了一下,閉目靜坐時就像入定的僧人一樣。嘴巴像是汝陽王醉酒時那樣張着,頭則像是季札懸樑刺股時那樣垂着。孩子來問我學問,我幾次都想拒絕,客人多言,我勉強應答。每天都是這樣,不給我任何寬恕,這世情誰能像我這樣承受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種半夢半醒、迷糊而睏倦的狀態,通過比喻和誇張的手法,生動地表達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無奈和疲憊。詩中「瞑坐還同入定僧」一句,既表現了作者的靜態,也暗示了他內心的寧靜與超脫。而「兒來問字幾三退,客苦多言彊一應」則反映了作者在家庭和社會中的雙重壓力,以及他對此的無奈和勉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世態炎涼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