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先賢祠落成八首

· 熊鉌
道原出於一,秩祀安有二。 作俑唐開元,損益端有俟。 楊馬彼何人,周程列其次。 論議輕一時,典祀誤來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道原:指道德的根本。
  • 秩祀:指按照等級進行的祭祀。
  • 作俑:原指制作陪葬的木偶,後比喻首開惡例。
  • 唐開元:指唐朝的開元年間,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
  • 損益:指增減、改動。
  • 耑有俟:確實有所期待。
  • 楊馬:指楊雄和司馬相如,兩位都是西漢時期的文學家。
  • 周程:指周敦頤和程顥、程頤,三位都是宋代理學的代表人物。
  • 典祀:指正式的祭祀活動。

繙譯

道德的根本源於一,按照等級進行的祭祀又怎會有二? 唐朝開元年間首開惡例,增減改動確實有所期待。 楊雄和司馬相如他們是什麽人,周敦頤和程顥、程頤卻被列在其次。 一時的議論輕率,正式的祭祀活動卻誤導了後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評價,表達了對道德根本的堅守和對歷史評價的深刻思考。詩中,“道原出於一”強調了道德的純粹性和不可分割性,而“秩祀安有二”則質疑了祭祀活動的多樣性和等級制度。後兩句通過對楊雄、司馬相如與周敦頤、程顥、程頤的對比,暗示了對歷史評價的不滿和對後世影響的擔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道德和歷史的深刻洞察。

熊鉌

宋建寧建陽人,字去非。初名鑠,字位辛。號勿軒,一號退齋。度宗鹹淳十年進士。授汀州司戶參軍。入元不仕。幼志於濂、洛之學,從朱熹門人輔廣遊,後歸武夷山,築鰲峯書堂,子弟甚衆。有《三禮考異》、《春秋論考》、《勿軒集》等。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