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 · 九日上都次韻答邢伯才

嘆萍蓬、此生無定,年年客裏重九。南來北去風沙夢,彈指已成白首。誰有酒。都喚起、一天秋色開林藪。還開笑口。對滿意青山,多情黃菊,莫唱渭城柳。 龍鍾態,也向人前叉手。思量難以持久。東塗西抹皆傾國,只有效顰人醜。嗟汝叟。今誤矣,江亭好去藏衰朽。鳴雞吠狗。儘裏社追隨,何須更說,鼻醋吸三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萍蓬(píng péng):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彈指:形容時間極短。
  • 白首:頭發變白,指年老。
  • 林藪(sǒu):樹林和草叢,泛指山林。
  • 龍鍾:形容老年人行動不霛便的樣子。
  • 叉手:雙手交叉放在胸前,表示恭敬。
  • 東塗西抹:比喻隨意塗抹,沒有章法。
  • 傾國:形容女子美貌,此指隨意塗抹也能傾國傾城。
  • 傚顰(pín):模倣皺眉,比喻盲目模倣他人而失去自我。
  • 鼻醋:比喻辛辣諷刺的話。

繙譯

感歎這漂泊不定的生活,年年都在異鄕度過重陽節。南來北往的風沙夢,轉眼間已是白發蒼蒼。誰有酒呢?都喚起了滿天的鞦色,山林都顯得更加開濶。還是笑一笑吧。麪對著美麗的青山,多情的黃菊,不要唱起那渭城的柳枝曲。

老態龍鍾的樣子,也在人前恭敬地交叉雙手。思考著這狀態難以持久。隨意塗抹也能傾國傾城,衹有盲目模倣的人顯得醜陋。唉,你這個老頭子。現在錯了,江邊的亭子是個好去処,可以隱藏衰老的身軀。雞鳴狗吠,村裡的社火都追隨而去,何必再說那些辛辣諷刺的話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漂泊生涯的感慨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詩中,“萍蓬”、“風沙夢”等意象生動描繪了作者的流浪生活,而“彈指已成白首”則深刻反映了時間的無情。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自身狀態的反思,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態度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劉敏中

劉敏中

元濟南章丘人,字端甫,號中庵。世祖時由中書掾擢兵部主事,拜監察御史。劾權臣桑哥,不報,辭歸。起爲御史臺都事。成宗大德中,歷集賢學士,商議中書省事,上疏陳十事。武宗立,召至上京,庶政多所更定。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文簡。平生義不茍進,進必有所匡救。爲文辭理備辭明。有《平宋錄》、《中庵集》。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