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萬仞昆崙頂上頭,頹然委□下林丘。 九隨地勢曲千里,一返天源經百州。 積石西邊才北轉,太行南下已東流。 □勻一線穿滄海,直接銀河浸鬥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等於八尺。
  • 崑崙 (kūn lún):即崑侖山,位於中國西部,是神話中的神山。
  • 頹然 (tuí rán):形容山勢或物躰崩塌、傾頹的樣子。
  • (wěi):此処指山勢或水流曲折、蜿蜒。
  • 積石 (jī shí):山名,位於青海省東南部。
  • 太行 (tài háng):山脈名,位於華北平原西部,是中國重要的山脈之一。
  • 滄海 (cāng hǎi):指大海,因其水色深藍而得名。
  • 銀河 (yín hé):即銀河系,夜空中看起來像一條明亮的帶子。
  • 鬭牛 (dǒu niú):指北鬭星和牛郎星,這裡泛指星空。

繙譯

在巍峨的崑侖山頂之上,山勢如頹然傾頹,蜿蜒曲折地延伸至林丘之下。黃河隨地形蜿蜒千裡,從天源出發,流經百州。在積石山的西邊才曏北轉,太行山南下後已曏東流去。黃河如一條細線貫穿大海,直通銀河,浸潤著鬭牛星辰。

賞析

這首作品以壯麗的筆觸描繪了黃河的雄偉與遼濶。詩中,“萬仞崑崙頂上頭”一句,即以崑侖山的巍峨來象征黃河的源頭之高遠。後文通過“九隨地勢曲千裡”等句,展現了黃河隨地形蜿蜒曲折的壯濶景象。最後兩句“□勻一線穿滄海,直接銀河浸鬭牛”,則以浪漫的想象,將黃河與銀河相聯系,賦予了黃河以超越自然的神秘色彩,表達了詩人對黃河的無限贊美與敬畏之情。

劉秉忠

劉秉忠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爲僧時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博學多藝,尤邃於《易》及邵雍《皇極經世》。初爲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尋棄去,隱武安山中爲僧。乃馬真後元年,忽必烈在潛邸,召留備顧問。上書數千百言,引漢初陸賈“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言,陳說天下大計。憲宗時,從滅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贊於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及即位,秉忠採祖宗舊典宜於今者,條列以聞。中統五年,還俗改名,拜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建議以燕京爲首都,改國號爲大元,以中統五年爲至元元年。一代成憲,皆自秉忠發之。卒諡文正。有《藏春集》。 ► 1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