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鄂王墓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拼音

首二句「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凉石獸危」寫詩人來到西子湖畔岳武穆墓前憑弔時,衹見岳墳上長滿荒草,墓前石馬石獅在蕭瑟秋風中依然高踞屹立。一種肅穆、凄凉、冷峻的氣氛,令他感到很不好受。「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歷史的教訓實在令人痛心,一方面,「南渡君臣」苟安享樂,荒淫嬉戲,不以國事爲重:一方面愛國將領高舉戰旗,堅持抗金。紹興十年,岳武穆進兵河南,一直打到開封西南的朱仙鎮,河南河北人民紛紛響應,也都打起了「岳」字旗。這是多好的軍事形勢,如果再接再厲,繼續打下去,收復雲燕,直搗黃龍,幷非遙遠之事。可是,値此關鍵時刻,宋髙宗、秦檜以「莫須有」罪名將岳武穆殺害,造成了千古奇冤。從此,收復中原無望,偏安局面形成,國勢日衰一日,苟延殘喘而已。待到比金更強悍的蒙古政權崛起,南宋小朝廷的滅亡已經注定了。往事不堪回首,詩人不由發出一聲深沉的嘆息:「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一腔幽怨,大有百世難解之恨!吞噎著歷史苦果的詩人,滿懷愁苦無人訴説,而且也不便訴説。於是,詩人最後寫道:「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如今衹能將無限哀愁埋進心底,別嚮西湖唱這支曲子吧,看那湖光山色也够叫人無限悲傷的。似乎西湖的山山水水也充滿了感情,撫今傷昔,流露出不盡的淚光愁色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嶽鄂王:即岳飛,南宋抗金名將,被追封爲鄂王。
  • 離離: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石獸:指墓前的石雕動物,如石獅、石馬等。
  • :這裏指石獸因年久失修而顯得岌岌可危。
  • 社稷:國家的代稱。
  • 旌旗:旗幟的總稱,這裏指宋朝的軍隊。
  • :嘆息。
  • 天下中分:指宋朝國土被金朝分割。
  • 不勝:無法承受。

翻譯

嶽鄂王的墓上,草木茂盛,秋日的景象顯得荒涼,墓前的石獸也岌岌可危。 南渡的君臣輕視了國家的安危,而中原的父老卻依然期盼着宋朝的旗幟。 英雄已經逝去,嘆息也來不及了,天下被分割,宋朝的命運終於無法支撐。 不要在西湖邊唱起這首歌,那裏的水光山色也無法承受這份悲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嶽鄂王墓的描繪,表達了對南宋滅亡的哀悼和對英雄岳飛的懷念。詩中,「秋日荒涼石獸危」一句,既描繪了墓地的淒涼景象,也隱喻了國家的衰敗。後兩句「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則對比了君臣的輕率和百姓的期盼,突出了英雄逝去後的無奈和悲涼。結尾的「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更是將個人的哀思與自然景色融爲一體,增強了詩的感染力。

趙孟頫

趙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號鬆雪道人。宋宗室。幼聰敏,爲文操筆立就。以父蔭爲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世祖徵入朝,授兵部郎中,遷集賢直學士。帝欲使與聞中書政事,固辭。每見,必語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文敏。詩文清邃奇逸,書法兼工篆、隸、行草,自成一家。繪畫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馬、花鳥。有《鬆雪齋文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