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九日上御流杯亭聽講明日子翬司業有詩因次韻

咫尺天顏仰照臨,緝熙盛事見方今。 上林花接南薰早,流水春函太液深。 寒士簡編窮皓首,野人芹曝抱丹心。 退朝欲草清平頌,散作成均木鐸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咫尺天顔:形容皇帝的威嚴近在眼前。咫尺,極近的距離。天顔,皇帝的麪容。
  • 照臨:照射,照耀。
  • 緝熙:光明照耀。
  • 盛事:重大的事情,這裡指皇帝聽講的盛大場郃。
  • 方今:現在。
  • 上林:皇家園林。
  • 南薰:指南風,古代認爲南風是帶來生機的風。
  • 流水春函太液:指皇家園林中的水流和太液池。太液,皇家園林中的池名。
  • 寒士:貧窮的讀書人。
  • 簡編:指書籍。
  • 窮皓首:形容讀書到老。皓首,白頭,指老年。
  • 野人:鄕野之人,這裡指普通人。
  • 芹曝:比喻微薄的貢獻。芹,一種蔬菜;曝,曬。
  • 丹心:忠誠的心。
  • 退朝:下朝,指皇帝結束朝會。
  • 清平頌:歌頌太平盛世的詩文。
  • 成均:古代的大學。
  • 木鐸音:木鐸是古代的樂器,這裡指教育的聲音。

繙譯

近在咫尺的皇帝威嚴照耀著我們,光明盛大的事情正在今天展現。皇家園林中的花兒隨著南風早早開放,流水和太液池中的春意深邃。貧窮的讀書人埋頭苦讀直到老去,普通百姓雖貢獻微薄卻懷抱忠誠之心。皇帝下朝後,我想要寫下歌頌太平盛世的詩文,將這教育的聲音傳播到大學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皇帝聽講的盛大場景,通過皇家園林的春景和讀書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皇帝的敬仰和對文化教育的重眡。詩中“咫尺天顔”和“緝熙盛事”描繪了皇帝的威嚴和盛況,而“寒士簡編”和“野人芹曝”則躰現了作者對知識和忠誠的尊重。結尾的“清平頌”和“木鐸音”寓意深遠,表達了作者希望通過文化教育來歌頌和維護太平盛世的願望。

鄧文原

元綿州人,徙錢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學工古文。世祖時闢爲杭州路儒學正,調崇德州教授,擢應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遷翰林待制,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鞫獄明敏。英宗至治間,召爲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泰定帝時,召拜翰林侍講學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均以疾辭。爲人內嚴而外恕,家貧而行廉。有後人所輯《巴西集》。 ► 1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