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桑梓(sāng zǐ):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 謙厚:謙虛厚道。
- 浮情辭:指表面的客套話。
- 節物:時節風物。
- 翰墨:筆墨,這裏指書法或詩文。
- 淋漓:形容暢快。
- 不諂亦不瀆:既不諂媚也不輕慢。
- 二老:指兩位長者或尊者。
翻譯
古人看重的是友誼,不會計較對方的官職高低。 何況是同鄉之情,他們謙虛厚道,不講虛情假意。 時節風物重疊,書法詩文光彩照人,暢快淋漓。 既不諂媚也不輕慢,這兩位長者真是我的楷模。 我題詩是爲了批評那些淺薄的習俗,不要因爲富貴而改變本心。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古人重視友誼、不以官職論人的高尚品質,以及同鄉之間的深厚情誼和謙虛厚道的態度。詩中通過「桑梓親」、「謙厚浮情辭」等詞語,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真摯情感的推崇。同時,詩人也批評了那些因富貴而改變本心的薄俗,強調了不應因外在條件的變化而影響內心的堅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和對世俗的批判。
劉鶚
元吉安永豐人,字楚奇。仁宗皇慶間薦授揚州學錄,歷翰林修撰,擢江州總管,升廣東副使,拜江西參政。守韶六年,後爲江西紅巾軍所破,被執死。爲文風骨高秀,學者稱浮雲先生。有《惟實集》。
► 366篇诗文
劉鶚的其他作品
- 《 題宗性性庵 》 —— [ 元 ] 劉鶚
- 《 挽劉原耕並劉母黃氏宜人 》 —— [ 元 ] 劉鶚
- 《 曉起 》 —— [ 元 ] 劉鶚
- 《 十月十四日,崇天門聽詔,有喜二首 》 —— [ 元 ] 劉鶚
- 《 浮雲道院詩二十二首,並引 》 —— [ 元 ] 劉鶚
- 《 群公見和又答四首 其三 》 —— [ 元 ] 劉鶚
- 《 寄友,爲紅巾破九江府 》 —— [ 元 ] 劉鶚
- 《 水仙花二首 》 —— [ 元 ] 劉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