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讀近時人詩有詠瀟湘八景者輒用效顰以消餘暇洞庭秋月

洞庭波翻天咫尺,風慘雲霾四無極。 水鳧寒死鴻鵠僵,冷透漁蓑眠不得。 馮夷夜剪瑤臺花,瓊英著水輕無跡。 試令寫入畫圖看,衡嶽諸峯失遙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洞庭:即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湖南省北部。
  • 咫尺:古代長度單位,比喻距離很近。
  • 風慘雲霾:形容天氣陰沉,風大雲厚。
  • 水鳧:水鳥的一種,這裏指野鴨。
  • 鴻鵠:大雁,比喻高遠的志向。
  • 馮夷:古代神話中的水神。
  •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瓊英:美玉般的花瓣。
  • 衡嶽:指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

翻譯

洞庭湖水波翻涌,天空近在咫尺,風勢猛烈,雲層厚重,四周無邊無際。 水中的野鴨因寒冷而死,大雁也凍僵了,漁夫的蓑衣冷透,難以入眠。 水神馮夷在夜晚剪下瑤臺上的花朵,花瓣落入水中輕盈無痕。 如果將這景象繪入畫中,衡山的羣峯也會失去遠方的碧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洞庭湖秋夜的淒冷景象,通過「波翻天咫尺」、「風慘雲霾」等意象,傳達出湖面波濤洶涌、天空陰沉的氛圍。詩中「水鳧寒死鴻鵠僵」一句,以動物的悲慘命運來象徵寒冷的嚴酷,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結尾的「衡嶽諸峯失遙碧」則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繪畫藝術相結合,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藝術再現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人岑安卿對自然景觀的敏銳觀察和獨特表達。

岑安卿

岑安卿

元餘姚人,字靜能。號栲栳山人。嘗作三哀詩吊宋遺民之在裏中者。淪落不偶。有《栲栳山人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