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

躑躅吞聲淚暗傾,杖藜徐步浙江行。 青蕪古路人煙絕,綠樹新墟鬼火明。 事去玉環沈異域,愁來金盌出佳城。 十年草木都糜爛,留得南枝照淺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躑躅 (zhí zhú):徘徊不前。
  • 杖藜 (zhàng lí):拄着藜杖,一種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
  • 青蕪 (qīng wú):青草叢生的樣子。
  • 新墟 (xīn xū):新建的村落或集市。
  • 鬼火 (guǐ huǒ):夜晚墓地中出現的磷火,古人認爲是鬼魂所發之火。
  • 玉環 (yù huán):指楊貴妃,她被賜死後,傳說其玉環沉入水中。
  • 金盌 (jīn wǎn):金碗,這裏可能指墓中的隨葬品。
  • 佳城 (jiā chéng):指墓地。
  • 糜爛 (mí làn):腐爛,這裏指草木的凋零。
  • 南枝 (nán zhī):指向陽的樹枝,常用來比喻忠貞不渝的友情或愛情。

翻譯

我徘徊不前,無聲地流淚,拄着藜杖緩緩行走在浙江邊。青草覆蓋的古老道路上人煙斷絕,綠樹環繞的新村落中鬼火閃爍。往事已去,楊貴妃的玉環沉入異域,愁緒襲來,金碗從墓地中被掘出。十年的草木都已經凋零,只剩下向陽的樹枝在淺淺的清水中映照。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荒涼悽美的景象,通過「躑躅吞聲淚暗傾」表達了深沉的哀愁和無奈。詩中「青蕪古路人煙絕,綠樹新墟鬼火明」以對比手法,展現了荒廢與新生並存的矛盾景象,增強了詩的意境深度。結尾的「十年草木都糜爛,留得南枝照淺清」則寄託了對往昔美好事物的懷念,以及對未來的希望與憧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和對美好事物的珍視。

汪元量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雲子。度宗鹹淳間進士。以善琴供奉內廷。宋亡,隨北去。後爲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爲詩慷慨有氣節,多紀國亡北徙事,後人推爲“詩史”。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