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濟瀆(jì dú):古代指濟水,此處特指濟水之神。
- 玉簡:古代用於祭祀的玉製簡牘。
- 潭洞:深潭,此處指水神居住的地方。
- 金樽:金制的酒器,用於祭祀。
- 石隈(shí wēi):山石彎曲隱蔽處。
- 龍光:指龍的神光。
- 蟠窟宅:盤曲的洞穴,指龍居住的地方。
- 蜃氣:指海市蜃樓,古人認爲是蜃(一種傳說中的大蛤)吐氣形成的幻景。
- 樓臺:高大的建築物。
- 卷地:形容風力極大,能將地面上的物體捲起。
- 掀天:形容雨雹之大,彷彿能掀動天空。
- 雨雹:冰雹。
- 蓬萊:古代傳說中的仙山,常用來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翻譯
將玉製的簡牘投入深潭之中,金制的酒器出現在山石的隱蔽處。龍的神光盤旋在洞穴之上,蜃氣形成的幻景如同樓臺般壯觀。大地突然捲起狂風,雷聲震天,緊接着巨大的雨雹從天而降。人間稱之爲濟瀆,而水底則是傳說中的蓬萊仙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祭祀濟瀆水神的神祕場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濟瀆的威嚴與神祕。詩中「玉簡投潭洞,金樽出石隈」以祭祀儀式開篇,營造出莊重神祕的氛圍。「龍光蟠窟宅,蜃氣結樓臺」則通過龍光和蜃氣的描繪,進一步增強了神祕感。後兩句「卷地風雷起,掀天雨雹來」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濟瀆的威力和不可預測性。結尾「人間爲濟瀆,水底即蓬萊」巧妙地將濟瀆與蓬萊仙境相聯繫,表達了人們對濟瀆的敬畏和對仙境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