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贈通庵
太初一點,本靈明、元自至純無雜。執着些兒千里遠,悟得只消時霎。方寸中虛,纖塵不立,何用調庚甲。承當得去,目前方信無法。
箇中顯訣難傳,無名可喚,貴在心通達。信手拈來君薦取,無罅豈容針剳。人我山頭,是非海里,更要知生殺。養其無象,忘形靈地開發。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初:宇宙最初的狀態,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狀態。
- 一點:指最初的一點靈光,即宇宙的本源。
- 執着:堅持不放,不易改變。
- 方寸:指心,心中。
- 纖塵:極細小的塵埃。
- 調庚甲:調整陰陽五行,這裏指修煉中的調整和平衡。
- 承當:接受並承擔。
- 無法:沒有固定的方法或規則。
- 箇中:其中,這裏面。
- 顯訣:明顯的訣竅或道理。
- 無名: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 心通達:心靈通透,理解深刻。
- 信手拈來:隨手拿來,形容非常熟練或容易。
- 無罅:無縫隙,完美無缺。
- 針剳:針刺,這裏指無法插入或干預。
- 人我山頭:指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或對立。
- 是非海里:指紛繁複雜的是非之中。
- 知生殺:瞭解生命的起源和消亡。
- 養其無象:培養無形無象的狀態。
- 忘形靈地:忘記形體,達到靈性的境界。
翻譯
在宇宙最初的狀態中,有一絲靈光,它是純淨無雜的。如果堅持不放,就會感覺相隔千里;但一旦領悟,只需瞬間。心中空無一物,連最微小的塵埃也不存在,何需調整陰陽五行。一旦接受並承擔,眼前的一切都會讓你相信沒有固定的方法。 其中的訣竅難以言傳,無法用言語命名,關鍵在於心靈的通透。隨手拿來,你就能領悟,完美無缺,無法干預。在人與人之間的界限中,在紛繁複雜的是非裏,更要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消亡。培養無形無象的狀態,忘記形體,達到靈性的境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探討宇宙本源與心靈境界的關係,表達了修煉和領悟的重要性。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太初一點」、「方寸中虛」等,描繪了從混沌到清明的心靈歷程。同時,強調了「心通達」和「養其無象」的修煉理念,體現了道家追求無形無象、忘我境界的哲學思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富有哲理性和啓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