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呂秀才入道

賦罷長楊戴鶡冠,笑人慕道不休官。 窗間風雪三餘學,林下煙霞七返丹。 白社年深成雅會,紫垣秋靜禮虛壇。 夜窗欲問長生術,月轉虛樓十二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楊:古代一種用於祭祀的樹木,這裏指代祭祀儀式。
  • 鶡冠:古代一種冠帽,常用於表示士人的身份。
  • 三餘學:指在閒暇之餘學習的學問。
  • 七返丹:道教中的一種丹藥,傳說能使人長生不老。
  • 白社:指道教的修煉場所。
  • 紫垣:指道教中的高級修煉場所或宮觀。
  • 虛壇:道教中用於祭祀或修煉的空曠壇場。
  • 長生術:指道教中追求長生不老的修煉方法。

翻譯

賦詩完畢,我戴上鶡冠,笑着看那些人追求道教卻不願放棄官職。 窗邊風雪中,我在閒暇之餘學習,林間煙霞中,我煉製傳說中的七返丹。 白社中歲月深長,我們舉行雅緻的聚會,紫垣裏秋夜靜謐,我們禮拜空曠的壇場。 夜深人靜時,我想詢問長生的祕訣,月光照在虛幻的樓閣十二欄杆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道教修煉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詩中,「長楊」與「鶡冠」象徵着世俗的儀式與身份,而「三餘學」與「七返丹」則體現了詩人對道教學問與長生不老之術的渴望。後兩句通過「白社」與「紫垣」的對比,展現了道教修煉場所的雅緻與神祕。結尾的「長生術」與「月轉虛樓」則深化了詩人對長生不老的嚮往,同時也增添了詩歌的神祕色彩與超脫感。

李延興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繼本。李士贍子,少以詩名。順帝至正十七年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元末兵亂,隱居不仕。河朔學者多從之,以師道尊於北方。入明,曾出典淶水、永清縣學。有《一山文集》。 ► 2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