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花徑爭穿,珠簾屢認。正逢梅雨芹泥潤。畫樑無處可安巢,玉纖爲把花枝襯。 社日纔來,端陽已近。尋巢爲甚偏遲鈍。算來一似鳳鸞期,蹉跎漸覺無真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踏莎行:詞牌名,又名「踏雪行」「踏雲行」「柳長春」等。
  • 花徑爭穿:指花間小路上,人們爭相穿行。
  • 珠簾屢認:多次辨認珠簾,形容對某處的熟悉。
  • 梅雨: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續較長的陰雨天氣,正值梅子成熟,故稱梅雨。
  • 芹泥:燕子築巢所用的草泥。
  • 畫梁:彩繪的屋樑,常用來指代華麗的建築。
  • 玉纖:形容女子纖細的手指。
  •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爲春社和秋社。
  • 端陽:即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 鳳鸞期:比喻美好的姻緣或約會。
  • 蹉跎:虛度光陰,耽誤時間。
  • 真信:確切的消息或承諾。

翻譯

在花間小路上人們爭相穿行,多次辨認那熟悉的珠簾。正值梅雨季節,燕子築巢用的草泥溼潤。在華麗的屋樑上無處安放燕巢,女子用她纖細的手指輕輕扶着花枝作爲支撐。 社日剛剛過去,端午節即將來臨。尋找燕巢爲何如此遲緩?想來這就像美好的姻緣或約會,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覺得沒有確切的消息。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末夏初的景象,通過「花徑爭穿」「珠簾屢認」等生動細節,展現了人們對季節變化的敏感與期待。詞中「梅雨芹泥潤」巧妙地融入了自然元素,爲畫面增添了溼潤與生機。後半部分則借燕子尋巢之遲緩,隱喻人們對美好姻緣的渴望與無奈,表達了時光蹉跎、消息渺茫的悵惘之情。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動人。

無名氏

元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 4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