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
頓消緣慮。覺夢蝶勞生,鶉居蓬戶。飯蟻醯雞,塵衫風帽,贏得百年虛度。利如斷霞殘照,名若落花飛絮。豈堅固。似風中秉燭,枝頭垂露。
誰悟。獨歸去。收拾水雲,高臥曹溪路。竹外流泉,籬邊叢菊,妝點野棠閒趣。五柳檻前吟醉,一笑人間今古。欲分付。嘆煙波渺渺,知音何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出自《莊子·齊物論》。
- 鶉居:比喻簡陋的居所。
- 醯雞:小蟲名,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塵衫風帽:形容旅途勞頓,衣衫破舊。
- 斷霞殘照:比喻事物消逝的景象。
- 落花飛絮:比喻事物的無常和短暫。
- 風中秉燭:比喻處境危險。
- 枝頭垂露:比喻事物即將消逝。
- 曹溪路:指禪宗六祖慧能的道場,比喻修行之路。
- 五柳:指陶淵明,因其宅邊有五棵柳樹而得名。
- 煙波渺渺:形容水面遼闊,煙霧瀰漫。
翻譯
忽然間消除了所有的思慮,意識到人生如夢,居住在簡陋的屋子裏。吃着螞蟻和醯雞,穿着破舊的衣服,戴着風帽,換來的只是百年的虛度。利益如同斷霞殘照,名聲如同落花飛絮,哪有什麼堅固可言。就像風中持燭,枝頭垂露,處境危險。
有誰能夠領悟呢?獨自歸去。收拾起水雲間的景緻,高臥在曹溪路上。竹林外有流水,籬笆邊有叢叢菊花,點綴着野棠的閒適趣味。在五柳檻前吟詠醉意,一笑間看盡人間今古。想要分付這些感悟,卻感嘆煙波渺渺,不知知音在何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世俗的虛幻與修行的寧靜,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如「夢蝶」、「斷霞殘照」等,形象地描繪了人生的無常和虛幻。後半部分轉向對修行生活的嚮往,以「曹溪路」、「竹外流泉」等意象,展現了內心的寧靜與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元代隱逸詩人的超然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