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沉醉東風

面比花枝解語,眉橫柳葉長疏。想着雨和雲,朝還暮,但開口只是長吁。 紙鷂兒休將人廝應付,肯不肯懷兒裏便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解語:懂得說話,這裡指花兒似乎能理解人的語言。
  • 長疏:形容眉毛細長而稀疏。
  • 雨和雲:比喻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
  • 朝還暮:從早到晚,形容時間的流逝。
  • 長訏:長歎,表示憂愁或無奈。
  • 紙鷂兒:風箏,這裡比喻虛幻不實的事物或承諾。
  • 廝應付:相互應付,這裡指虛假的承諾或應付。
  • 懷兒裡:懷裡,指親密的接觸。

繙譯

她的麪容比花兒還要懂得說話,眉毛細長如柳葉般稀疏。我縂是想著那些如雨如雲的情感糾葛,從早到晚,每次開口衹是深深地歎息。 別再用那些像風箏一樣的虛假承諾來應付我了,如果你真的願意,就在懷裡給我一個肯定的答案。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生動的比喻和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渴望和對虛假承諾的厭倦。詩中“麪比花枝解語”和“眉橫柳葉長疏”形象地描繪了女子的美貌,而“想著雨和雲,朝還暮”則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對情感糾葛的無奈。最後兩句直抒胸臆,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真誠愛情的曏往和對虛假應付的拒絕。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關漢卿作爲元曲大家的藝術魅力。

關漢卿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