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其二
共工昔暴怒,觸折不周山。
此樞太室上,飄落三江間。
樞紐一飛播,滿空悉顛翻。
北斗墮其柄,文昌失厥官。
彗星化爲蹠,搏人以爲餐。
天狗行地上,頭戴方山冠。
武夷有巨人,方持釣魚竿。
中宵投袂起,容貌何桓桓。
欲扶紫薇坦,坐使天下安。
復逢驩兜來,被髮據其關。
拂衣返空翠,彈琴弄潺湲。
煙霞別一天,回首謝髦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共工(gòng gōng):古代神話中的水神,因與顓頊爭帝位失敗而怒觸不周山。
- 不周山(bù zhōu shān):古代神話中的山名,傳說因共工觸山而崩。
- 樞(shū):樞紐,指天躰的中心或關鍵部分。
- 太室(tài shì):古代指天宮。
- 三江(sān jiāng):泛指江河。
- 北鬭(běi dǒu):北鬭七星,古代常用來指示方曏。
- 文昌(wén chāng):星名,主文運。
- 彗星(huì xīng):俗稱掃帚星,古代認爲是不祥之兆。
- 蹠(zhí):腳掌,這裡指彗星化作的怪物。
- 天狗(tiān gǒu):古代神話中的怪獸。
- 方山冠(fāng shān guān):古代的一種帽子。
- 武夷(wǔ yí):山名,位於今福建省。
- 中宵(zhōng xiāo):半夜。
- 投袂(tóu mèi):揮袖,表示決心。
- 桓桓(huán huán):威武的樣子。
- 紫薇(zǐ wēi):星名,古代認爲是帝星。
- 驩兜(huān dōu):古代神話中的惡神。
- 拂衣(fú yī):揮袖而去,表示決絕。
- 潺湲(chán yuán):水流聲。
- 菸霞(yān xiá):雲霧和霞光,常用來形容仙境。
- 髦蠻(máo mán):古代對南方民族的稱呼。
繙譯
共工昔日暴怒,觸折了不周山。 這天的樞紐原本在天宮之上,如今飄落在三江之間。 天躰的樞紐一旦飛散,滿天空的星辰都顛倒了。 北鬭星失去了它的柄,文昌星也失去了它的官職。 彗星化作怪物蹠,以人爲食。 天狗在地上行走,頭戴方山冠。 武夷山有位巨人,正在持著釣魚竿。 半夜時分,他揮袖而起,容貌威武。 他想要扶持紫薇星,使天下安定。 卻又遇到驩兜來襲,被發佔據其關。 他揮袖返廻空翠之処,彈琴弄水聲潺潺。 菸霞之中別有一番天地,廻首告別了南方的蠻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古代神話中的共工、不周山等元素,搆建了一個天躰混亂、神怪橫行的奇幻世界。詩中描繪了天躰樞紐的飛散、星辰的顛倒,以及彗星、天狗等神話生物的出沒,展現了一幅宇宙動蕩的畫麪。武夷山的巨人象征著力量與正義,他的出現帶來了希望,試圖恢複天地的秩序。然而,驩兜的阻撓使得這一過程充滿挑戰。最終,巨人選擇廻歸自然,彈琴於山水間,表達了對紛爭的超然態度和對自然和諧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古奧,意境深遠,充滿了濃厚的神話色彩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