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思堂詩爲董仲資作

子之於親,思無不至。 生育恩深,與天地媲。 一別千古,終養莫遂。 永言孝思,思曷有既。 爰陟我屺,爰陟我岵。 瞻望莫及,心焉如燬。 露雨降濡,秋春收履。 悽愴怵惕,感時撫已。 居處笑語,志意樂耆。 書冊杯棬,手口澤氣。 食而羹只,居而牆只。 如將見之,愛愨並致。 我身之存,親爲不死。 豈敢一日,忘乃所自。 思繼其志,思述其事。 思貽令名,作則錫類。 奕奕高堂,奐乎百世。 名堂者誰,繄仲資氏。 子孫繩繩,衍休委祉。 方來之思,有引勿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永思:永遠的思念。
  • 曷有既:何有盡頭。
  • 陟屺(zhì qǐ):登上無草木的山。
  • 陟岵(zhì hù):登上有草木的山。
  • (huǐ):火,這裏指心如火燒。
  • 怵惕(chù tì):恐懼警惕。
  • (qí):老。
  • 杯棬(bēi quān):古代的一種木製飲器。
  • 愛愨(ài què):愛和誠實。
  • 錫類:賜予同類。
  • 奕奕:高大、盛美的樣子。
  • :文采鮮明。
  • (yī):是。
  • 繩繩:連綿不斷的樣子。
  • 衍休:延續美好。
  • 委祉:寄託福祉。
  • 勿替:不廢止。

翻譯

子女對於父母,思念無處不在。生育之恩深厚,可與天地相比。一旦分別,千古難再相見,終養之願未能實現。永遠講述孝順之思,思念何有盡頭。於是登上無草木的山,登上有草木的山。遠望不及,心如火燒。雨露滋潤,春秋收穫。悽愴恐懼,感時撫慰自己。居處笑語,志向樂老。書冊杯棬,手口留有氣息。食之如羹,居之如牆。如同將要見到,愛與誠實並至。我身之存,親爲不死。豈敢一日,忘記所自。思繼其志,思述其事。思留美名,作則賜予同類。高大盛美的高堂,文采鮮明百世。名堂者誰,是仲資氏。子孫連綿不斷,延續美好寄託福祉。未來之思,有引不廢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子女對父母的深深思念和孝道之情。詩中通過登上山崗、感受自然變化等意象,描繪了子女對父母的無盡懷念和內心的痛苦。同時,也表達了子女希望繼承父母遺志、留下美名、延續家族福祉的願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孝道的崇高與偉大。

陶宗儀

元末明初浙江黃岩人,字九成,號南村。元末應試不中。於學問無所不窺。元末避兵,僑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號。累辭辟舉,入明,有司聘爲教官。永樂初卒,年八十餘。輯有《說郛》、《書史會要》,著《南村詩集》、《輟耕錄》。 ► 473篇诗文